“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李文朝诗词二十首置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李文朝诗词二十首光明网 2021-05-21 09:00作者:李文朝(一)水调歌头·红船百年(中华通韵)雾锁南湖暗,劈浪启红船。沉沉长夜犁破,艰险走千川。承载民心国梦,闯过暗礁峽谷,改地换新天。百岁青春在,沧海挂云帆。 翻身起,开富路,晋强关。长征接力,红色旗...
2024年国庆诗词作品选置顶
编者按: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诗词工作委员会、野草诗社、玉寿文化艺术苑等各地诗友创作了一批主题诗词,现辑选部分作品,以翔读者。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李殿仁(北京)七五春秋弹指间,江山已改旧时颜。翻身道路排千险,圆梦征途破万难。自信并非凭意造,成功而要靠登攀。复兴强国初心在...
叶延滨:书生意气笑看青山明月
叶延滨:书生意气笑看青山明月叶延滨:判断好诗,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但可以有大体的指向。一是精神指向,引领读者向上、向善、向美。向上,多给人正能量,不鼓吹颓废厌世和极端思潮;向善,让人心存善念懂得善恶,不宣扬极端利己色情暴力拜金主义;向美,引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展示丑陋下流阴暗心理。二是艺术追求...
论杨炼诗歌在中国诗坛的地位及史诗性的把握和走向
论杨炼诗歌在中国诗坛的地位及史诗性的把握和走向—— 文/唐明 做为中国当代朦胧诗顶端的五驾马车之一,杨炼的地位由此确定,他对中国诗坛的贡献和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不可否认的、具有开拓性的,和卓越的、前驱性的。——他的史诗型的写作,……规模与质量、形式、...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徐敬亚第一章、新诗现代倾向的兴起及背景 我郑重地请诗人和评论家们记住1980年(如同应该请社会学家记住1979年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样)。这一年是我国新诗重要的探索期、艺术上的分化期。诗坛打破了建国以来单调平稳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多种风格、多种流派同...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新诗面临着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由鄙弃帮腔帮调的伪善的诗,进而不满足于内容平庸形式呆板的诗,诗集的印数在猛跌,诗人在苦闷。与此同时,一些老诗人试图作出从内容到形式的新的突破,一批新诗人在崛起,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某些表现方式,写出了一些“古怪”的诗篇。越来...
孙绍振《欢呼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欢呼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未修改手写原稿)孙绍振十年浩劫,我们民族从躯体到感情遭到一次空前残酷的蹂躏,也激起一股启蒙性的保护的反射。当我们从狂热的美梦和痛苦的恶梦中惊醒过来的时候,含着痛苦和欢欣的眼泪看到的不仅是神殿的空寂而且也震惊于自己昨日宗教徒式的愚昧。这时受到实践理性审判就不只限于那梦境的虚妄,...
“九叶诗人”郑敏:诗呵,我又找到了你
“九叶诗人”郑敏:诗呵,我又找到了你 继承传统 回归本心——访郑敏”文丨丛子钰前些日子,前去拜访老诗人郑敏。她年近百岁了,但思维仍非常活跃。在采访中,她一旦找到可以展开语言的空隙,就将其丰富的思考和感悟娓娓道来,不时还抛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郑敏说,她已经不在文学场中很多年了。但从她的谈...
“九叶诗派”重要女诗人郑敏反思新诗百年,字字珠玑
辽报君说五四白话文改革运动是中国新诗形成和发展的一个 重要关节点。驻足当下,反视历史,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 疑问: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为什么只重视“言语”而未仔细考虑“语言”?口语果真那么明晰易解吗?本报系列策划“重读新诗”已经出版第9期了,甫一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日辽报...
86《诗歌大展》20年后说
86’《诗歌大展》20年后说作者:徐敬亚 《诗歌月刊》 2006年 第11期 1、我十年前(1996)对《大展》的评价: 1986年,来自国家出版网络上某处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中国现代诗一次规模巨大...
关于伊沙《界定:发生在90年代的汉语诗歌》的自由答辩
沉河:非常感谢伊沙先生,我是沉河。请伊沙先生向我们描述一下90年代主流以外的暗流的基本情况? 伊沙:主流和暗流的存在形态可以作一个判断。你比如说知识分子写作,杨远宏在一篇文章中说:你也在官方刊物上发表诗歌,你怎么能说你自已是民间写作?这种浅薄的、低于中国诗人正常智商的提问我就不喜欢,我所指的主...
如何评价伊沙所作新诗?
如何评价伊沙所作新诗?1.沈浩波(诗人,出版商)a.他是中国诗人中,自有现代诗以来,内心最自由,写作上也在最大程度上抵达到自由之境的诗人。对于这样的诗人,没有任何一篇评论能勉强涵括,遑论穷尽。他早已把自己写成了透明的多棱镜。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是那种只能被评价难以被评论的诗人。b.他使用着最炉火纯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