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春树

侍仙金童3年前 (2022-11-08)大家论战348

点击下载

转自春树豆瓣:https://www.douban.com/note/693533651/?_i=7872360LhTCLrk

最近有个叫“曹谁”的骂伊沙和口语诗,我瞅了一眼他的诗,完全没入门,写出这样的作品,真的太悲哀了。近期因为有些家庭琐事费尽心神,一直想写点什么,今天我收拾好房间,泡好咖啡,决定摒弃杂念,集中精力,写一些我对口语诗的看法。

每当有不太懂诗歌的诗歌爱好者让我对他们的诗提点建议,或者推荐点诗人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伊沙和沈浩波。我说你们看看伊沙和沈浩波的诗,然后再看一下《新世纪诗典》和《磨铁读诗会》选的诗。

至于他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看下去或者吸引到能量提高自己的写作,那并不是我的责任。常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向他们推荐我心目中现今中国诗歌前行的正确方向以及我认可的诗歌审美而已。

如果他们顺着《新世纪诗典》和《磨铁读诗会》里推荐的诗看下去,他们会发现一个新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世界这么辽阔,又那么“默默无闻”,它只存在于真正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眼中。它又是那么“著名”,每一位对自己写作有野心的诗人,都或多或少在关注着它们。它们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在此之前,《新世界诗典》的前身是《世纪诗典》。

口语诗有一道分界线,前口语和后口语。具体时间应该是2000年中期左右,我自己印象里是大概在2008年左右吧,我去西安玩,伊沙邀请我参加“长安诗歌节”,在读完几首近作后,伊沙哈哈笑着说,“果然是国际范儿。”伊沙是个不愿意当面让人尴尬的人,即使他对你的诗有看法,也不愿意当场让你下不来台,而是尽量找一种你诗里的优点来总结,至于他隐含未说的话,作者应该好好琢磨。又一次“长安诗歌节”,伊沙在听完我的近作后,终于忍不住了,跟我说我写的这些都是以前写的那种前口语,还没有进入到后口语。当时我有点震惊,猛然间发现自己跟不上趟儿了,感觉实在不好受。在听了另外几位诗人的作品后,我总结了一下:我的诗很在意流畅性、诗里面自身的节奏感、情绪饱满,但更深层更复杂的生活感受,似乎被我所忽略了。我那时候的诗里经常有很多“时髦”因子,不是我故意的,只不过是我想也没想,就给扔进去了。只是这种“时髦”“时尚”,非常容易跟“文艺腔”联系起来。文艺腔是真正的文学的天敌,文艺腔易于满足,仅仅停留在语感以及那些关键词所代表的涵义的满足,没有揭示出个人感受。比如说,“华北”这个词,一下子就能让很多中国人有所联想,大地啊,麦收啊,苍凉啊,夜色啊,什么的。如果它出现在一首诗里,它应该只作为一种必须的背景,而非全部描述。重复不断地使用这种意象和象征,其实是歌词的创作特点,而不是诗歌。

对我来说,后口语诗并不好写,其实比前口语更难写。但这真是一道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对于小说和其他艺术形式津津乐道的文艺爱好者们,一到现代诗就全蒙了,他们的判断全不对,审美全都停在最多是前口语的水平。你不能说他们没看过书,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后口语诗的“先锋性”所在。真的“先锋性”的确不是为所有人所接受,大众审美的确比较弱,万物相通,我得出一个结论,不懂口语诗的人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判断也肯定是不准确的。

在我最低沉和绝望的时候,是伊沙推荐了我三首诗给了我温暖和支持。也是伊沙,仗义执言,在“李白诗歌奖”和“磨铁诗歌节”的颁奖现场,说出“春树写了这么多年诗,从来没有得过一次奖,这是中国诗坛的耻辱!”这样的话。回溯写作最初,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在现在早已不在了的“方舟书店“,看到伊沙作品集的三卷本《野种之歌》《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和《一个都不放过》,像打开了一道天门,这可以说是给了我写作的启蒙之书,从那时起,我写作就秉承“现场感”和“平民主义”。

 2018-10-17 21:19:0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266.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春树” 的相关文章

《英伦诗旅》伊沙

《英伦诗旅》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英伦诗旅伊沙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英]威廉•布莱克一此行缘起非常之早。2005年5月25日——我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记住这一天,是因为它是我记忆中的好日子:在这天中午睡午觉的时候,我一连接到两个电话,全都是好事。其...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点击下载有人命定将与众神为伍!    有种“底层关怀”这个命题下的填空写作,好比丐帮的硬乞之术:朝着自个儿胸脯拍砖,看你给不给钱!    自以为能看透人心——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的脏下水!   ...

《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伊沙

《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伊沙

点击下载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游若昕写的不是“儿童诗”,而是现代诗。《新诗典》没有儿童组,只有游若昕。    五四译风及其遗风,就像什么都要撒糖精——哦,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那玩意了,换个比喻——就像本帮菜,爱加糖。译大师,什么都...

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

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

点击下载电子版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在美国雕龙诗社曹谁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方青    我是从曹伊之争开始关注曹谁诗歌的,下面我简要回顾了中国近年来诗坛的热点“曹伊之争”,对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口语诗派两方的诗学主张和审美特征去略作探讨。...

艾青VS北岛:只有一个字的诗引发的大论战

艾青VS北岛:只有一个字的诗引发的大论战

点击下载电子版艾青VS北岛:一首只有一个字的朦胧诗引发的大论战 “朦胧诗论争”可以说是新时期以来,文坛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论争。这场论争不仅对文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诗歌甚至整个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艾青和北岛的争论,是这场“朦胧诗论争”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艾...

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点击下载电子版现代诗论战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现代诗论战,又称为关唐事件,是台湾在1972年至1974年间,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源于关杰明、唐文标等人撰文批评当时台湾诗坛过度模仿西方现代诗,具有逃避现实之倾向。由于其批评全面且措词严厉,引...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