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小长城—新诗典十年》 伊沙

侍仙金童2年前 (2022-11-05)大家论战479

微信图片_20221026171908.gif

小长城—新诗典十年

伊沙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所谓的“大数据时代”,那么一切都首先用数据说话。整整十年来,《新世纪诗典》推荐诗的首数与天数是完全吻合的,一共3653首,出自1161位当代诗人之手,年度大奖一“李白诗歌奖”共评10届,系列诗会举办了104场。

10年应该是3650天,为什么是3653首呢?大家从《新诗典》推荐的首数,都可以算出来这10年内,有多少个年。

10年来,总共推荐了1161位诗人(也包括事后才声明拒绝的一位,你虽然拒绝了,但我们付出了劳动,在统计表上,注明某诗人拒绝就是)。

有把握做一件事情,和真正把这事做到,感觉还是不一样-现在,我正享受着这做到之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问过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十年前,有机构拿出一份合同(工资给我开好),让我做这样一件事:每天推荐一首当代诗,一日不休,一口气坚持十年......我敢不敢签这个合同呢?老实讲,哪怕工资开得再高,我也不敢,开得越高,我越不敢。我会认为我做不到,认为那是一个巨大的从心理到精力、体力的负担与损耗,弄不好还会让自己的写作方寸大乱!但今天,我竟然做到了,真正完成了,真的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现在可以明讲了,网易付了我3年工资,付了作者一年稿费,管了一年活动经费。到第二届年度大奖评选前,停了活动经费。我记得在西安的一个酒吧里,我跟大家说起此事,我当时的态度是:设人拿钱做活动,我就不做了;没有奖金,奖就不评了!这个时候,沈浩波把话接了过去,说:奖金他来出,做下去,做10年!

那时候,第三年已经开始了,他说做10年,我觉得好像不是不能做到,那就试试看吧....

但是他那么肯定我能做到10年,我自己都不敢肯定!

今天,真的做满了10年。我提醒自己: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人对自己的成就都麻木的话,是创造不出新成就的,所以我要欢庆这个时刻!我是一个体育迷,经常看各种比赛,在足球场上,如果进了球不狂欢的话,就进不了第二个!C罗如此,梅西亦如此。所以我们要庆祝,要大庆,要给《新诗典》过10岁的生日。然后走向11岁、12岁.....

是的,我们做到了!我们创造了奇迹!这项奇迹非常了不起!

对《新诗典》创办之前的时代,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在“诗江湖时代”,一本诗选即将上市,目录一公布,底下就是一片骂声。资源少,大家就在乎,再加上口语诗人不受待见。所以,一旦通常的年选、年鉴出来,没有选“诗江湖”上优秀的诗人,或者选得比较少,或者哪个关键诗人没有入选——我记得有一年《中国新诗年鉴》没有选徐江,我们全都在骂,第二年,我就受惩罚了,我的诗也不选了。还有那些侮辱过我们的所谓“庸诗榜”之类的东西,第一届,我替李伟的上榜叫骂,第二届我就上榜了,打抱不平是要付代价的--,那时候只有被动地受气!

这十年就不一样了,我们建起了《新诗典》这个平台,从规模到影响力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既然说到了“诗江湖”,我就想起“诗江湖”的一些老战友,这十年没有跟上《新诗典》的那些:有的是一开始不重视,耍大牌;有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跟我产生了矛盾,自己纠结;有的是江湖站队,站错了队伍……种种原因,他们错失了这十年的《新诗典》,或者说在《新诗典》中占有的时空不足,对《新诗典》这个平台利用得不够。十年下来,“诗江湖”的这些老战友,已彻底被边缘化了,真成了边缘诗人,这就是错失这个平台的结果。

所以我毫不夸大地说,《新世纪诗典》是全球中文诗歌的第一平台,我们的综合影响力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可以相比,我们全方位地推荐了众多诗人,从当下意义讲,我们确实是“第一平台”。那些常规的年选、年鉴,不但失去了往日的影响力,而且纷纷走向停办,而后起的一些公号和平台,其综合影响力暂时还无法跟《新诗典》相提并论。他们跟我们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人气,这个人气不是简单的外在的人气,不是叽叽喳喳、闹哄哄、脏乎乎的人气,这个人气首先是诗人的内在激情:狂热的激情、创造的迷狂!在中国当代诗坛,没有任何一个群体、一个流派、一个现象里的诗人,有如此狂热的对于诗歌的内在激情与生机勃勃的创造力——-这才是《新诗典》这族火焰的中心,所以从当代意义来讲,它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平台,做李白诗歌奖,我客气地说要剑指第一奖,如果说到这个平台,我就无需“剑指”了,它早已是事实上的第一!

大家知道,开年以后,我一直在备战长篇小说《李白》,这些日子我的思绪一大半回到了唐朝,回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是的,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可以跟唐朝相比,那就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从那个现场,我得到了一些启示:那是一个最不信息化的时代,今天一个诗人,可以宅在家里,通过看图片看视频来补充自己旅行的缺失,用二手材料来补充一手材料。而在唐朝,第一流的诗人,如不全国跑,你就成不了第一流的诗人;所有一流诗人全都是旅行家,你旅资不够、行动不够,你就没有资格。地方乡绅是怎么来的,就是在家里宅出来的。

如今,我们处于最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是从最信息化的时代回看最不信息化的时代。

目前留下来的唐人选唐诗选本,七拼八凑也就十本,有很多流失不知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叫《河岳英灵集》,江南一个叫殷的进士编的,他自己并不出名,但这本书在当时是首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年像今天一样也有诗坛,“诗坛领袖”就是贺知章,也有公认的“第一诗人“,先是王维,后是李白。这本书一进书肆,受关注的程度,跟今天的《新诗典》一样。

这个选本的出现,刺激了所有在世的盛唐诗人:当时诗人中官位最高的“诗坛领袖”贺知章竟然没有入选!这是第一本不论官职,不论社会地位的纯诗标准的选本,是第一个专业选本。最后入选的24人,70%是进士及第,30%是布衣,李白就是布衣。放在头条的诗人叫常建,明显是放错了,常建在《全唐诗》中存诗仅50余首;放第二条的是李白,第三条是王维,没错,他们分别是开元、天宝前后两个朝代的大唐第一诗人。老G认为,编书这个家伙肯定认识常建,他让李白、王维两个第一诗人给他哥们儿抬轿子。当代也有人这么干,我也经常被编排去给某人抬轿子。这个选本更刺目的是杜甫的落选,不过这只是对今天的人来说,当时杜甫不著名,无视他是普遍现象,晚唐最后一个选本才选到他。

瑕不掩瑜,大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的智识、智慧,诗人们创造了那么伟大的诗歌,不是全部都留给后人去搜集、整理、编选、评价的,同代人也会有认知,殷把这些诗人称作河岳英灵--唐人认为自己的优秀诗人是这片锦绣河山孕育的英灵,都是活着的,另有一个集子叫《国秀集》,把诗人当作国家之秀。

如果非要做一个历史定位的话,我希望《新世纪诗典》是我们时代的《河岳英灵集》。在我心目中,我这十年所选出的1116位诗人,就是“国秀",就是“英灵"。我们做最好的当代选本,就会被后世千秋万代注意到,要相信后代看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时,会比我们当代人更有智慧,即便深陷书海,也能轻易分辨出哪一个选本可以代表这个时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蒋涛有名言:《新诗典》是当代《全唐诗》。涛是学日语的,用典不准,他不知道《全唐诗》不是唐人编的,是清人编的,那就不是“全唐诗”啦。我们要在当代编一本“全现代诗”,那不就是一河滩垃圾嘛,我们不做垃圾站,没必要去编一本有多少收多少的“全现代诗”,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当代的《河岳英灵集》,要的就是今人选今诗,留给后人,《新诗典》就是这个定位这个方向,如果我们已经做到了,再好不过;如果没有做到,就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我很欣赏徐江最近一篇论述《新诗典》的文章里的评语:小长城。

今后5年,我们就是要把这个小长城,建得再长一点、再结实一点,再巍峨一点,再厚重一点。

从来就不是我一人在战斗,同心同德者一起努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263.html

分享给朋友:

“《小长城—新诗典十年》 伊沙” 的相关文章

2000年中国新诗关键词  伊沙

2000年中国新诗关键词 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那时他们/朝前走着/一个女人/跟着他们/又说:“谁能看出/他们是一群/伟大的天才”——伊沙《非非当年》昌耀或许对于中国诗人来说,三月才是真正残酷的。在这一年的这个月份,从无数个电话听筒里传出的是身患绝症的昌耀先生自高楼扑向大地的消息。我是在前一年的冬天就得知昌耀先生将不久于人世的,他托...

《北京土著高晓松》(外三篇)伊沙

《北京土著高晓松》(外三篇)伊沙

点击下载《北京土著高晓松》(外三篇) ◎伊沙(本文来源:诗生活伊沙专栏)“人话”终于吐出伊沙   我一直以为“知识分子”诗人是不说人话的,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不说人话,用的是中国人唱意大利歌剧的那种美声腔调,真是把人恶心死了!而在他们比作品还多的“学术论文”中,总是不厌其烦地罗列:...

伊沙: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

伊沙: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

点击下载电子版让你看看:什么是“盘峰论争”?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伊沙关于“导火索”的问题       现在我手边放着两本书:一本叫《1998中国新诗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一本叫《岁月的遗照》(系洪子诚、李庆西主编“90年代文学...

《中国诗人的现场原声 ——2001网上论争回视 》 伊沙

《中国诗人的现场原声 ——2001网上论争回视 》 伊沙

点击下载中国诗人的现场原声——2001网上论争回视伊沙   大概在两三年前,在中国当代诗人各个圈落的聚谈中还有斥“网虫”为无聊的语言习惯。也就在这近两三年的时间里,诗人们却纷纷上网,加入了虫子们的行列。网络进入了诗人的生活,并进而成为诗人展示新作、交流诗艺的一个重要场所,数十家当...

《格瓦拉》——  伊沙

《格瓦拉》—— 伊沙

点击下载   最近老是提到这个人。四月底棉棉挺着大肚子来西安签售,在本市雅人扎堆的恒河沙书店搞了一个作品研讨会。那晚上本市著名的雅人基本都来了,一些发言令我难忘。   A激动不已地用双手搓着自己的大腿说:“这是诗啊!这是诗啊!反正这是诗!”他在盛赞棉棉小说《糖...

刘春专论《伊沙这条“老狐狸”》

刘春专论《伊沙这条“老狐狸”》

点击下载   在整个90年代中,伊沙可能是被谈论得最多的诗人,无论是诗歌艺术方面还是世俗层面的影响,都不容忽视,然而好话坏话都为人说尽,我再插嘴,也说不出什么新意,因此也可以说,现在这篇文章是勉为其难之作。   大多数70年代初期出生的诗人是在1990年左右接...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