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擂台见》之十三“父母”:沈浩波 、伊沙、南人、侍仙金童
《诗歌擂台见》之十三“父母”
守擂:沈浩波 攻擂:伊沙、南人、侍仙金童
本期守擂诗人:沈浩波,当代诗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出版有中文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诗》《花莲之夜》等。曾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第、三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等。2016年创办“磨铁读诗会”。
父亲的手掌
沈浩波
在福建宁德
我特地去李师江的老家
看望他的父母
走的时候
师江的父亲
一直送我到村口
(继杨黎、臧棣、西川之后,我休息了两天,预留的是陈先发、沈浩波、李元胜、张二棍,今天将新诗典云诗会的视频整理好全部发到网站后,我又想,横向与这三位比过后,干脆纵向与古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比一比。人是善变的,下午我又折返,还是选沈浩波。陈先发与臧棣西川差不多,比不出新意可放到以后再说,而且杨黎、臧棣、西川我没有任何交集,评得恣意妄为胆还不颤。陈先发是安徽省文联主席,他岳父是我们宁国市的首富之一,他有没有前三位的肚量很难说,哪个世道,都没有纯粹的文斗。诗江湖终归是个江湖,江湖就是恩怨情仇交织的地方。之所以选沈浩波,首先是认为值得写,跟前三位一样都是值得写的,但哪个点值得写其内容又不一样。不啰嗦,且看诗,诗镜头给的是沈浩波顺道看望老友的父亲,临走,李师江父亲送他到村口。这个镜头本来没有太多的代入感,但是今天是清明节,加上读诗前刚看了一个视频,讲的是一男孩患绝症,为了不连累女友以父母不同意的理由与她分手,视频里是托博主在他死后联系女孩,告诉女孩原因。女孩哭得稀里哗啦。)
他和我说话时
手掌轻轻搭着我的胳膊
粗糙而干燥的掌心
温热得发烫
积攒了一辈子劳动的热量
(父爱是无言的,象一座山静静地守护着村庄那样守护着家。父亲的掌心是粗糙干燥发烫的,父亲的爱也是粗糙干燥发烫的,身为这位父亲儿子的朋友,沈浩波感受到了父爱。就像我们去到山城,看到了一座座山,环抱着小山村,默默地任大风吹,吹他那粗糙的山石、干燥的枯草、发烫的山坡。诗镜头聚焦到父亲的手掌。父亲积攒了一辈子劳动的热量,或许预示着父亲的大山,会给沈浩波带来一场情感火山的喷发。且往后看。)
那是一张父亲的手掌
是一张父亲
抚摸儿子的手掌
(父亲的手会去摸刀摸斧摸锄头,但在沈浩波眼里,这是一双抚摸儿子的手掌。这里我不由得想到臧棣和西川,按他们的诗创如何写?肯定又是一顿乱摸,不着边际。沈浩波前面的镜头还是及物的,在物中切换移步换景的,但在这里,由“抚摸儿子”的臆想,将镜头的切换及情了。沈浩波目之所及的性质发生变化了,这也就预告抒情自然启动,火山开始活跃,火山岩浆开始涌动了。)
我自己的父亲
从未对我如此亲密
他对我太严厉
难以靠近
(我们为什么面对着别人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内在原因并不是喜怒哀乐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别人的喜怒哀乐唤醒了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原来至所以沈浩波感觉到了朋友父亲手掌是抚摸儿子的,正是因为唤醒了自己对父亲的记忆,唤醒了自己认为的缺失的父爱。李师江父亲的手是发烫的,自己父亲的手是严厉的冷酷无情的,巨大的温差在沈浩波的意识里翻滚,堪比火山涌动的岩浆。)
那一刻我甚至有了
我就是李师江的错觉
我怀疑师江的父亲
也有这样的错觉
要不为什么
我会如此强烈地感受到
父亲对儿子的亲昵呢
那时阳光灿烂
我真想喊他一声“父亲”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错觉,就是一瞬间的,但被我们的意识捕捉到了并存照,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文字里或者闲谈中。父亲大山沉默的另一面,展现在了儿子之外的儿子眼前。这里不是用纯形容词来描绘心理变化,而是用借位法让观众也及己地呼应到了这种感觉。为什么用观众而不是读者呢?因为沈浩波这数行下来,就是小说里常见的文字,他是带我们看电影呢!那这还是诗吗?我的理解,诗人就算写得是长篇小说,那也是诗,压根就没有体裁之分,那种分法本质上是对诗性的破坏,是不懂诗的外行说的话下的定义。)
回到北京后
我把这种感觉说给李师江听
他愣了一会儿才说:
“但他从来没有对我这样!”
(两个儿子一碰面一对帐,结果一样,他们的父亲在儿子的记忆里意识里都有一本“欠账”,而且分毫不差。那么回看这只手掌,答案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心里,沈浩波已经带我们去一个叫人性叫父爱的地方看过了,既然看过了,就不要再追问向导答案。没有答案才叫诗意,这些分行也才是诗,如果有答案,这就是电影,答案就叫谢幕。李冬梅,你懂没?这首诗表现手法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对父爱的理解也缺少让人恍然大悟的,也许父爱因为每个人都感受过而显得太普通了,也因此要在这个题材上出彩是有一定难度的。7分。)
2007-10-26
附李锋评诗:(本诗摘自李锋评诗第一首,说明我选守擂的作品随机性很强,这也是他们不沾光的地方。)
真好!这是一读完立马能让我惊呼的好诗,我太爱这类有着隐秘的人性发现的诗作了。这首诗写出了父子关系里的人性隐秘,儿子对慈父之爱的内心渴求,以一种错位的方式得以体验,当他以为朋友一贯享受着这种让他羡慕的慈爱时,这才发现他的这份偶然的体验也正是朋友一贯缺失的!中国的父子关系常常因严厉的管教而呈现对抗和扭曲,我也曾无奈地跟父辈们说过:如果你们能用对待孩子的朋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那就会是最美好的亲子关系了。
伊沙《回答母亲》
和母亲坐在一起
看电视 这种景象
已经很少见了
(本来是把主题设为“父爱”或者“父亲”,但是翻看到伊沙这首诗,我决定用母爱去对比父爱,可能效果更好。小时候,儿子最黏妈寸步不离,这里很少和母亲坐在一起看电视,说明伊沙不是妈宝男。生活细节,总会让我们觉得写不写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这其实也是滋生小瞧口语诗的心理。)
电视里正在演一位
英雄 在一场火灾中
脸被烧得不成样子
母亲告诫我
“遇到这样的事
你千万不要管……”
(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在身边一样担忧,那个被烧得不成样的英雄,在母亲眼里,就是儿子的一次演练的主角。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和英雄是不能等价交换的。)
久久望着母亲
说不出话 这种景象
也已经很少见了
(和母亲讲大道理吗?驳斥她的意见妈?说不出话,很少见。我们也很少见伊沙有说不出话的地方,伊沙展示给你看,这里属于伊沙的软肋部位。母亲是伊沙的软肋,就像伊沙是母亲的心肝。)
母亲早已忘记了 曾经
她是怎么教育我的
怎么把我教育成人的
(教育,突然就撞 了生活的南墙,教育难道要回头吗?一个人折身是分分钟的事,一台大型设备转个身需要半小时,这么大的教育系统回个头,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妈妈放心吧
甭说火灾啦
自个儿着了我也懒得去救”
(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话就能看到一个人的智慧和幽默,“自个儿着了也懒得去救”,让回答不牵强不强硬,孝顺就得顺着,但又不能妥协,所以巧妙地让母亲觉得自己可能还是有误的地方,毕竟推理下去,儿子着了也不救吗?这样的交流是充满生活情趣的,而不是针尖对麦芒地辩论。和妻子讲理是失败的,和母亲辩论也一样下场,家就是家,它的特殊属性就在这里。)
这样的回答该让她
感到满意 看完这个节目
她就忙着给我炖排骨汤去了
(如此回答母亲自然满意,伊沙也满意,因为这既迎合了母亲不去救,又给救留了一个母亲无法拒绝的理由。我估计伊沙母亲心里摆摆手:算了,斗嘴皮子的事我也干不过你,我还是进厨房做你干不过我的包饺子皮炖排骨的事吧!伊沙跟沈浩波同样是写日常生活,伊沙更细腻更有情趣,这是很直观的。我个人主观臆断,同样的场景如果换成臧棣和西川来写,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意象掺杂进来,我都不敢想象,他们会用什么手法将生活中白白净净的诗意刷出什么花色。这首诗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不逐句品读咀嚼,可能咂不出这么多味道来,分数可能也就8分,但是细细品味,9分不虚。)
(1995)
伊沙《母亲的临终遗言》
让妹妹出嫁
善待父亲
帮老婆多干点活儿
把伦伦养大
妈妈,当您
对我交代了责任
在那个灰色三月的
最后下午
您并没有忘记我
非得把一切说破
记得您说
“你的思想不合时宜”
(1999)
(这首诗也是写母爱,不做攻擂用,给它命名为母爱的终极版也很贴切,因为母亲在人生最后一刻,说出对伊沙这位有着特殊背景的诗人最重要的话。这句话一直在母亲的心里在母亲时时的担心里,但是她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她了解儿子,轻易说出来没有任何实质效果,所以母亲在人生最后一刻说了出来。这句话的分量就最大化了。母子连心,伊沙之后的表现,回答了母亲,母亲是满意的。这首诗换做普通诗人也就6分,但是在伊沙所有诗中,这首诗的分量是最重的,是超过十分的。品读完才想起今天清明节,我想我的品读伊沙母亲也会认可。)
南人《寻人》
母亲去世不久
我想写篇悼念文字
十几年的电子文档全都收集齐了
我把“母亲”设为关键词进行查找
几分钟后
电脑屏幕上打出来一行文字
“没有找到‘母亲’”
2016-06-14
(南人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自责,母亲最爱儿子,而儿子却最爱诗,但是儿子最爱的诗里却没有最爱儿子的母亲。这一首也不是我刻意去找的,我就是在《你是谁》按顺序找的第一个,前面也没有写父亲或母亲的,这是第一首。今天清明节,我信这是老天的安排,包括安排《中国诗歌扳道夫》和《你是谁》,相信这种安排是有益的,就像我们这样做就会相信普普通通的文字能够生养出诗意来一样。母亲是普通的,父亲是普通的,文字是普通的,但只要父母生养了我们,我们生养了文字,诗意就会笑会唱歌,像我们那样。这首诗能够给9分,但是为了配合南人的自责,我觉得8分南人会更心安。而沈浩波败在了写父爱上吗?其实诗歌擂台见并不是要武功见分晓,皮必开肉必绽的武斗,这就是我们笑我们闹的一种方式。)
金拥军《我的一家人》
我的老家在向南30公里的宁墩镇
在临河的中街
要穿过一条两人宽的窄巷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曾经幸福地生活在那个草丛深处隐秘的兔窝里
如今
我、妻子、女儿
住在宁国这个县级市一个叫中溪花苑的小区里
95平米三室二厅
60多岁的爸爸、妈妈和我们不住一起
在离我们约500米远南山半腰
教师进修学校的大院里
80平米三室一厅
100岁的爷爷、奶奶
他们住在客厅墙上并排紧挨着的两个相框里
整日地用微笑叙说着他们现在的安详和幸福
品读到此即兴口语一首:
金拥军《妈妈教我洗衣服》
回忆起来大概也就七八岁
妈妈会偶尔会带我
去大河里洗衣服
那时候乡镇还没有自来水
我还记得自己认真的样子
棒槌捶几下再把衣服折一下
也还记得妈妈纠正我
不要每次都在一个地方折
那样会把这个地方捶破的
记忆是很神奇的程序
2023-4-5
综上,本次擂台赛亮分如下:沈浩波7分、伊沙9分、南人8分(本人陪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