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侍仙金童2年前 (2022-11-11)大家论战216

lhbjfm.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擂台边上的战书


    盘峰之争,硝烟散尽。
    在此我要向仍然不明真相的人重申:“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是自谓(慰),源起于欧阳江河等人90年代以来一系列用于自我吹捧与自我吵作的“学术文章”,其旨是意在鼓吹与巩固因海子、骆一禾之死并借助八、九十年代相交时的特殊气候而风行一时的泛学院化诗歌,并趁机将读者的目光从死者的遗体拉回到自己身上。而所谓“民间写作”的称号则完全来自他者,杨克主编的《1998中国新诗年鉴》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在艺术上我们秉承永恒的民间立场”,盘峰会议主持人借此对卷入争论的另一方做了如此简单而粗暴的命名。因此,围绕“知识分子”和“民间”的字面上的争论不具有任何关乎诗歌的意义。而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知识分子”在这场论争中写下了大量的这种无意义的文章,并在事后将这堆文字垃圾集成了一本“绿皮书”,进而愚弄公众。
    在此我要向仍然不明真相的人澄清:“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的主流诗人都是当年“朦胧诗”(中国意象派?)的学徒工,不论他们在理论上如何标榜自己,他们在诗艺是真正做到了二十年(甚至更久)不变,而在诗歌的成色上却是严重的等而下之。当“朦胧诗”成为传统,“中国意象派”是目前学院诗的标准模式,成了才智平庸、心志不高、匠气十足、在诗艺上缺乏独创性与进取精神而又妄图在诗歌上捞得一票人的庇护所。而“民间写作”的主要构成:一、8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诗坛的第三代诗人中继续前行的幸存者(以于坚、韩东、杨黎为代表);二、90年代以来充当着诗坛生力军并使先锋诗歌得以高度发展的“后口语”诗人(以伊沙、侯马、徐江为代表);三、新旧世纪之交跃上诗坛的70后出生的诗人群中具有相应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革命性的一支(以沈浩波、马非、盛兴为代表)。与老幼不分彼此地共生一张中年的木瓜脸的“知识分子”的呆子们相比,构成“民间写作”的三代诗人用他们有力的作品清晰地描绘出自“朦胧诗”以来中国诗歌不可阻挡地前行与发展的生动轨迹。因此,我坚定地认为所谓“盘峰论争”绝不是先锋诗歌或者说纯正诗歌阵营内部的口头争论,而是中国诗歌得以持续不断发展的承担者们与反动的保守势力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拿什么较量?当然是作品。
        我一直渴望着这场较量的来临。去年我曾向《天涯》的李少君建议而未果,现在终于迎来了这个迟到的时刻。我从来相信才华是一种明晃晃的东西,正如擂台之上拳手之间那清晰有效的“得点”。亲爱的读者,只要你不心怀陈规与成见,就请睁大眼睛吧:一方是僵死的知识、机械的技术、空洞的思想堆积而成的毫无生命血色与水份的诗歌木乃伊;一方是灵动、睿智、亲切如风而又充盈着严酷现实与鲜活生命的质感、充斥着绝对的力量与勃勃生机的诗歌之拳。你将会欣赏到一记记重拳将那些木乃伊打飞的壮观景象。请记住:这是中国诗歌的真相真正大白于天下的经典时刻!

(2000)


转自诗生活伊沙专栏:https://www.poemlife.com/index.php?mod=showart&id=43407&str=126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290.html

分享给朋友: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的相关文章

王家新:一块提醒哭泣的手帕  伊沙

王家新:一块提醒哭泣的手帕 伊沙

点击下载“……恰在1991年初,我与诗人王家新在湖北武当山相遇,他拿出他刚写就不久的诗《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反向》等给我看。我震惊于他这些诗作的沉痛,感觉不仅仅是他,也包括在我们这代人心灵深处所生的惊人的变动。我预感到:八十年代结束了。抑或说,原来的知识、真理、经验,不再成为一种规定、...

《回答朱白》——伊沙

《回答朱白》——伊沙

点击下载回答朱白伊沙一、关于批评与被批评:朱白:在您提及“第三代”的一些言论中,可以感到您的一种“烦”的情绪,您能就这个问题具体谈一下好吗?或者说解释一下。伊沙:呵呵!“烦”——概括得好!也很微妙,还就是“烦”。你比如说我在早些时候读到朵渔写的一篇文章,呼吁“70后”向“第三代”学习,该文还论述了为...

《世纪末:世人为何要打仗》——伊沙

《世纪末:世人为何要打仗》——伊沙

点击下载关于“导火索”的问题现在我手边放着两本书:一本叫《1998中国新诗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一本叫《岁月的遗照》(系洪子诚、李庆西主编“90年代文学书系”之诗歌卷),程光炜编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刚刚过去的“盘峰会议”上,正是这两本书被论争双方反复提及...

《我整明白了吗?》——伊沙

《我整明白了吗?》——伊沙

点击下载伊沙:我整明白了吗?             ——笔答《葵》诗刊的十七个问题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请描述当时的景况。答:1983年。我读高一。我的同学姜雁飞在《语文报》...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点击下载有人命定将与众神为伍!    有种“底层关怀”这个命题下的填空写作,好比丐帮的硬乞之术:朝着自个儿胸脯拍砖,看你给不给钱!    自以为能看透人心——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的脏下水!   ...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点击下载“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专题论坛发言之一界定: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汉语诗歌--在“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上的即兴发言   伊沙         各位朋友,我的发言力求体现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