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我看今日之诗坛》——伊沙

侍仙金童2年前 (2022-11-10)大家论战192

点击下载

我看今日之诗坛
——在《诗歌报》“金秋诗会”上的发言

    一、翻译界充斥着太多的译匠,无法宏观地把握国际诗坛的真实状况并替诗人做出选择。他们与国外的交流往往是旅游团观光客式的,手中的外国文学史是他们的导游图,接触到的都是学院和学会认可的一些“大师”。他们总是在译已经成为传统的东西,对正在发生的无从了解。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令人悲哀:中国的现代诗歌将沦为西方传统诗歌汉语译本的摹本。我怀疑那些非诗人的译匠,并对他们的译介保持警惕。在翻译界的选择之后,诗人们的再度选择又令人失望,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决定我们只会选择适合我们胃口的软东西,撞击和刺激便消失了,一切又回到原先的和谐之中。于是西方便成了我们重塑的西方,世界成了我们臆造的世界。
二、目前诗坛的泛道德倾向和狭隘的文本主义严重阻碍着现代诗的多元发展,十年前曾经显现出的多种可能性如今已变得非常单一。“非非”今何在?“整体”都跑到哪儿去了?“莽汉”还莽吗?如果说这是流派消失的结果,那代表上述写作倾向的个人又在哪儿呢?一个诗人的自杀竟会使以他为代表的那路诗一跃而成为诗坛的主流,这是新闻事件对诗歌发展的导引。世纪末的诗坛上充斥着现代面具下的低吟浅唱,诗人们嚷嚷着“词”、“词语”,却不知道如何去找它发生的所在。从文化到文化,从典籍到作业本,这一代诗人完成的极可能仅仅是过渡、文化的传承,难道一代书生的木讷面孔就是我们的宿命?创造力的丧失和生命力的萎缩比那令我们心猿意马的生存压力更加可怕,“挺住”绝不“意味着一切”!只有进攻的姿态才有创造发生的可能。不要一提“后现代”就哆嗦,我想对那些“恐后症”患者说句话:所谓“后现代”绝不仅仅意味着主义和流派,当一种思潮发生了,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我们自身的环境也正在一天天的改变,我们的写作不可能毫无变化吧?这种变化难道仅靠意象的置换就可以完成吗?文本主义的时代正在过去,我们的身体渐渐暴露于词语的外衣被扒掉后的阳光中。
三、诗歌理论界的窘迫令诗人们难以获得应得的自足感。有人提到小说家们的从容自得,并不完全是影视光顾与市场挂钩的结果,在某种程序上它得益于小说理论界迅速的甚至是仓促的反应,你说它乱贴标签也好滥造新词也好,他们的工作起码是在进行之中。诗歌理论界像一张表情暧昧的脸,这种暧昧不知是有所悟还是有所惑,每个人都像是指点江山的战略家,诗人们在尔等眼中不过是一粒粒棋子,走不走你这个棋要看有没有战略上的需要(与你的诗写得好坏无关)。连总结都做不好的诗歌理论界更不要提预见和导引。诗人兼作的理论家们更多只是一些山头主义者,像“中年写作”的提出,难道几个人的写作方式和状态可以当作一种理论向诗坛推广?“中年写作”者们是否经历过他们指责的“青春写作”?从未“青春”过的人抱住了“中年”这个意味成熟的词。理论也是写作,理论家也是作家,成熟与否首先是要看他是否找到一种个人的批评文体,而不是靠说出什么可能是所谓“新的”见解。

(199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285.html

分享给朋友:

“《我看今日之诗坛》——伊沙” 的相关文章

伊沙:口语诗越活越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潮流

伊沙:口语诗越活越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潮流

点击下载(本站小观点:曹谁跟伊沙压根不在一个量级,曹谁的代表作里缺少伊沙推选的口语诗歌作品里的趣、技、巧……没有强大的诗歌文本支撑,曹谁的诗学理论高深度已经到达了什么层次,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当前诗坛,真没有一个创作实践、诗学理论、诗派建构等等整体上够资格挑战伊沙的!曹谁的诗歌写作基本功,真的有必要在...

《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点击下载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如果不是这一次,我几乎从未正眼注视过这个人。   作为一名诗歌的从业人员并有志于在业内有所建树的我,竟然在自己十多年来的阅读中从未给“中国新诗第一人”留下过一个位置,而且此种现象在我的同行尤其是同辈人中竟甚为普遍,这本身...

《“我心不俗” ——伊沙访谈录》 罗贤(提问人)

《“我心不俗” ——伊沙访谈录》 罗贤(提问人)

点击下载电子版“我心不俗”——伊沙访谈录提问人:罗贤时间:2005年9月1、 首先从你的生活谈起。西安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它对你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西安是一座秋天的城市,永远灰蒙蒙的,恍若隔世之城。它让我内心安静,创作自然就有保障了。2、 我们知道,除了写诗你还进行其它文体的创作。在生活中,你是...

《中岛的一份拒绝声明》伊沙(转载)

《中岛的一份拒绝声明》伊沙(转载)

点击下载中岛拒绝“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颁发的“2007年度诗歌贡献榜”奖声明!几天来,我一直躺在病床上,出不了门,家里又无法上网,因此对诗坛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一无所知。但是,从朋友的电话和短信得知,这些天诗坛好像非常的热闹,我也有幸地成为这些热闹事件中的一员。首先是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我被评为“‘...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点击下载《蓝灯》之光——2010:冬天的对话陈超  伊沙陈超:《红岩》的编辑邀我们就《蓝灯》来一场“对话”,我很愉快。我以为,《蓝灯》不仅是你个人,也是近年汉语诗界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在意蕴和技艺上的表现均令我满意。毕竟折腾诗歌30多年了,虽然对不同类型的诗我趣味广泛,但前提是它必...

诗人春树: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

诗人春树: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    2000年,春树从高中辍学,开始自由写作。至今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等,她有主编过《80后诗选》。2004年,她获得第五届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2004年,她成为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份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