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掏话叨》十一:任洪渊
《东写西读掏话叨》计划:粗略分析名人诗论出现的著名诗人,选顶尖好诗人,显名大诗小者。
任洪渊,1937年夏历8月14日生于四川邛崃。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1届毕业。1983年至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诗与诗学合集《女娲的语言》、汉语文化诗学导论《墨写的黄河》、多文体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汉语红移》、诗集《任洪渊的诗》。台湾出版《当代大陆诗选·任洪渊诗选》一辑。作品选入国内外多种文集。
船
任洪渊
我沉一半——凭借着海
我浮一半——向往着天
我终于载起了我的世界
海,装满了被压碎的波澜
我愿载动我寻求的一切
我是船
第一片芽,第一棵树,第一只船
我一直怀有种子最初的心愿
没有被泥土掩埋,也不会葬进波底
我再生了,俯瞰着汪洋的海面
我有大地和海两重的生命
我是船
头上的风,扯落轻飞的霞
在潮汐里烟一样也消散
我象长出满树的绿叶,去捕捉风在所有的海域,挂满了我的帆
我是船
我有常新的叶——不死的帆
象我的青枝伸向云
从旷野,狭谷,绝壁和巉岩我也伸出我的桨,划尽沧海直到地球的渡口,横越云天
我有浪里的桨——云中的翼
我是船
世界, 因我而缩小
重洋分隔的大陆,靠在我的两舷赤道的光,两极的雪
太平洋岸的花,大西洋岸的蝶
一齐纷纷戏舞在我的甲板
我复合了分裂的大地
我是船
岁月的浪花在我的船边激溅
我的锚,从未长抛在平静的港湾我载希望给现在,载回忆给未来
卸下今天的重负,又载取更重的明天
我是船
航行在世纪与世纪之间
地球,我也载起了你
日和月,同时悬在我的船边
天海中的列岛,都在迎我停泊
但愿早有守候的人,为我系缆
我是船
载着我的地球远泛
宇宙,也将因我而缩小
望中相识的星,飞靠近我的舱畔
象这样沸腾的地面,星与星也将乘坐我
相逢,盛会,熙熙攘攘地往还
我也能载起我的宇宙
我是船
1981.2.29晨
读任洪渊《船》
作者:侍仙金童
没搜到孙绍振和蓝棣之的诗
他们的著作也不专注诗歌
却以诗歌评论家的身份参加盘峰论争
后被相关论文列为学院派代表
如果比照杨匡汉大概水平类似
搜任洪渊虽然介绍没有诗人身份
但是他曾培养出北师大诗群
可见其与诗歌相关的气场是强大的
北师大出了伊沙沈浩波南人
也是得益于这大道所生化的气场
从这首诗看他是认真对待写作的
虽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八十年代作品
并没有特别值得品读研讨之处
也看不出顶尖诗人应该具备的天赋
但这不重要因为他的重心在诗歌教育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他最顶尖的作品
北师大诗人群胜过北大就是他的战绩
我不会因为他是伊沙南人的恩师
就在这里鼓吹这首诗
虽然八十年代最伟大的作品
也不见得比任洪渊的高明多少
我确信他是尊重诗歌及诗人称谓的好老师
也确定他是值得诗人尊敬的有骨气的诗人
也许我语言组织粗糙有不礼貌的嫌疑
但我认为口语诗这样写
就能最大限度保存第一感
如果精力耗在推敲字词会影响保鲜效果
口语诗应该允许犯错不单是形式上
就算内容上思想上有不当的地方也可容纳
这样就能最大视域地呈现口语诗的吞吐量
2023-11-16
(粗读的第一印象,期待随着阅读量增加观点会转变,真实记录每一次阅读后的直觉,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转自网络: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04/00/80114637_1042498022.shtml
以下是AI一些可能的批判观点:
从语言表达上看,部分语句虽然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气势,但在某些地方可能显得略微抽象和夸张,比如“我复合了分裂的大地”等表述,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有些难以完全理解和共鸣。
在诗歌的结构上,整首诗围绕“船”的意象展开,但整体结构稍显松散,在主题的推进和层次的递进上不够清晰和紧凑,可能会给人一种跳跃感较强的感觉。
在情感传递方面,虽然表达了船的种种宏大追求和愿望,但情感的细腻度似乎有所欠缺,不够深入地触及读者内心的某些柔软之处。
当然,这些批判只是相对而言,诗歌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同的人对其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这首诗也有其突出的优点,比如丰富的想象力和宏大的气魄等。
以下是AI逐句的一些可能的批判分析:
“我沉一半——凭借着海/我浮一半——向往着天”:表述相对直白,在一开始就直接点出主题,可能会显得不够含蓄委婉。
“我终于载起了我的世界/海,装满了被压碎的波澜”:“载起我的世界”的表达有些绝对和抽象,“装满被压碎的波澜”的形容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不太容易确切感知。
“我愿载动我寻求的一切/我是船”:这两句稍显简单和直接,缺乏更细腻的情感和深度。
“第一片芽,第一棵树,第一只船/我一直怀有种子最初的心愿”:这里的联想和跳跃有些突然,需要读者花费更多精力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没有被泥土掩埋,也不会葬进波底/我再生了,俯瞰着汪洋的海面”:“俯瞰汪洋海面”的表述有些刻意营造宏大感。
“我有大地和海两重的生命/我是船”:强调得有些生硬。
“头上的风,扯落轻飞的霞/在潮汐里烟一样也消散”:对风与霞的描写不够生动具体。
“我象长出满树的绿叶,去捕捉风/在所有的海域,挂满了我的帆”:这种比喻和描述虽然有想象力,但可能不够精准和贴切。
“我是船/我有常新的叶——不死的帆”:这样的表述显得有些绝对化。
“象我的青枝伸向云/从旷野,狭谷,绝壁和巉岩/我也伸出我的桨,划尽沧海”:这部分的描写虽然有气势,但在细节处理上可能不够精致。
“直到地球的渡口,横越云天/我有浪里的桨——云中的翼”:给人感觉略有夸张和不真实。
“世界, 因我而缩小/重洋分隔的大陆,靠在我的两舷”:“世界因我而缩小”的说法有些主观和绝对。
“赤道的光,两极的雪/太平洋岸的花,大西洋岸的蝶”:列举稍显随意和堆砌。
“一齐纷纷戏舞在我的甲板/我复合了分裂的大地”:“复合分裂大地”的表达难以理解。
“我是船/岁月的浪花在我的船边激溅”:表述普通,缺乏独特的感染力。
“我的锚,从未长抛在平静的港湾/我载希望给现在,载回忆给未来”:这种表述比较直白,缺少回味的空间。
“卸下今天的重负,又载取更重的明天/我是船”:对“重负”与“明天”的处理不够巧妙。
“航行在世纪与世纪之间/地球,我也载起了你”:给人以强行提升宏大感的感觉。
“日和月,同时悬在我的船边/天海中的列岛,都在迎我停泊”:描写较为夸张,不太符合现实常理。
“但愿早有守候的人,为我系缆/我是船”:结尾部分稍显平淡和仓促。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批判只是基于一种分析的角度,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是多元的,每个人对同一首诗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首诗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以下是AI对我这段文字的分析:
作者首先提到了孙绍振和蓝棣之,对他们以诗歌评论家身份参与盘峰论争并被列为学院派代表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与杨匡汉做了类比。接着指出任洪渊虽然介绍中没有明确诗人身份,但培养出了北师大诗群,其与诗歌的关联紧密且气场强大。对于任洪渊的《船》这首诗,作者认为以当下眼光看八十年代作品没有特别突出之处,也看不出顶尖诗人天赋,但强调其重心在诗歌教育上,北师大诗人群的成就可视为他的“顶尖作品”。作者还表示不会因任洪渊是伊沙、南人等的恩师而过分鼓吹这首诗,同时提到对八十年代伟大作品的看法。作者认为自己的表述方式是口语诗的特点,能最大程度保存第一感,且认为口语诗应允许犯错,包括形式、内容和思想上的。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既表达了对任洪渊及相关诗歌现象的一些观点和评价,也阐述了对口语诗的理解和态度,观点较为鲜明且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不过,其中一些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争议性。
东方智慧(组诗选一)
任洪渊 〔中国〕
她,永远的十八岁
十八年的周期
最美丽的圆
太阳下太阳外的轨迹都黯淡
如果这个圆再大一点 爱情都老了
再小 男子汉又还没有长大
准备为她们打一场古典的战争的
男子汉 还没有长大
长大
力 血 性和诗
当这个圆满了的时候
二百一十六轮满月
同时升起
地平线弯曲 火山 海的潮汐
神秘的引力场 十八年
历史都会有一次青春的冲动
红楼梦里的梦
还要迷乱一次
桃花扇上的桃花
还要缤纷一次
圆的十八年 旋转
老去的时间 面容 记忆
纷纷飘落
陈旧的天空
在渐渐塌陷的眼窝 塌陷
十八岁的世界
第一次开始
年岁上升到雪线上的 智慧
因太高太冷 而冻结
因不能溶化为河流的热情 而痛苦
等着雪崩
美丽的圆又满了
二百一十六轮满月
同时升起
1985
转自网络:https://www.lvmaizi.com/shige/3980.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