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 "伊沙"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五《沙滩》(长诗)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1-04)153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五《沙滩》(长诗)
伊沙的《车过黄河》?就是摘要它的利用价值,伊沙拿出一根竹子,评论家说竹子里藏着一支箭,就是这个逻辑。而于坚似乎看到了《车过黄河》的潜在价值,所以他直接给评论家展示了自己的箭,好像在眼巴巴地对评论界说:“你们看我手上有箭,你们拿去用拿去宣传吧!”,潜在台词更像是说:“我要借此出名,我要成为诗歌界的第三...

西川:写下时代的尴尬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1-04)102
西川:写下时代的尴尬
伊沙等人与唐晓渡、王家新、臧棣等人在“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两个词语下展开激烈交锋,使新世纪之交已趋边缘的新诗写作再次受到瞩目。尽管其中混杂着诗歌江湖话语权的争权夺利等因素,但回头来看,这也许是诗歌圈最后一次严肃意义上的广泛而剧烈的争论。事后论辩双方各自整理文章,将论争一直延续到2001年。这...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四《飞行》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1-03)107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四《飞行》
伊沙》,断断续续也不过一年而已。而且相对《诗写伊沙》,于坚的用时过长,破坏了整首诗结构的一体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当然这是相对而言。这首诗是于坚42岁时写的,如果我用自己39岁的《衡山诗会印象:乱象、智相、德形》组诗就能打败他,当然不是全面战胜,是在诗这个角度。不过我还是选自己最早的长诗《自然界的GC主...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二《高山》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1-01)110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二《高山》
伊沙的《中国诗歌扳道夫》,找了《崆峒山小计》和《富士山词》,因为是口语诗仅粘贴下编选时的简评。 《崆峒山小记》 上去时和下来时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 上去的时候那山隐现在浓雾之中 下来的时候这山暴露在艳阳之下 像是两座山不知哪座更崆峒 不论...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一《河流》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0-31)178
于坚诗歌再批判之一《河流》
伊沙)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深知这不该我应该坐在窗前或站在车门旁边左手叉腰右手做眉檐眺望像个伟人至少像个诗人想点河上的事情或历史的陈帐那时人们都在眺望我在厕所里时间很长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我等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 中国诗歌评论界有个极不好的现象,就是喜欢把诗往反叛精神上....

华语多民族云诗会视频(完整版)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0-26)680
华语多民族云诗会视频(完整版)
伊沙主持......

浅析陈仲义诗论水平所处段位

侍仙金童7个月前 (10-25)289
浅析陈仲义诗论水平所处段位
伊沙的“高僧只说家常话”,所以诗论也要家常话和家常化。如果你说“孪生姊妹、同父异母、时有杯葛、强大的基因、显豁个性、互不买账、此消彼长、恩恩怨怨、分分合合”不也是家常话吗?这里还要提醒一点,就是家常话要相对准确,就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相似性才可以用,这样才能让读者的联想跟进...

陈仲义:叙述与抒情的 “博弈”——以于坚诗为中心

侍仙金童7个月前 (10-24)153
陈仲义:叙述与抒情的 “博弈”——以于坚诗为中心
伊沙)。三是1990年代集结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绽放着以“遗照”为发端的繁复性叙事礼花,且演绎为强劲的综合性诗风。尽管后来革命队伍发生了严重内讧(“盘峰论战”),叙事的潮流依然一波不减一波。2002年,臧棣在细读西渡的文章中率先嗅出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梳理出“叙事性”六大特色:(1)用现实景观...

臧棣《野鸽子观止》多角度劈判

侍仙金童7个月前 (10-20)210
臧棣《野鸽子观止》多角度劈判
伊沙的《最后的长安人》、南人的《世界文明》、邢昊的《圣诞老人》、君儿的《节育环》、西娃的《童年教育》、赵克强的《自由》?就是这些诗人的定位已经没有了臧棣的混沌感,他们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他们知道谋篇的重要性,也知道生活中什么元素可以入诗,根本不需要像臧棣这样绞尽脑汁人为地摆弄造景,他们只需要当一个...

臧棣诗歌再批判《野鸽子观止》之攻擂

侍仙金童7个月前 (10-18)122
臧棣诗歌再批判《野鸽子观止》之攻擂
伊沙 在我平视的远景里一只白色的鸽子穿过冲天大火继续在飞飞成一只黑鸟也许只是它的影子它的灵魂在飞也许灰烬也会保持鸽子的形状依旧高飞    《思想者》作者:南人 他们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 老天爷见状派一只乌鸦叼走了他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