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诗歌批判之一:评读《骑烟的邮递员》
骑烟的邮递员
作者:于坚
骑烟的邮递员
只有你知道诸神的住址
请把我的诗寄给它们吧
永恒的编辑部
请斧正‧请修改
请存档备案
或一掷了之
2009年9月20日
骑烟的邮递员
(一看就是想做标题党,想用奇思妙想的标题抓住读者,但是通篇看下来,这个举动是失败的,是想通过年轻人的常用修辞法表现自己是融入这个时代未被时代抛弃的证明借力点,只可惜日常积累不够量天赋不够秤,反而被自己的这个举措绊倒了,有颜面扫地之态。)
骑烟的邮递员
(好吧!作者是引导者,你说了算。不管你是想说他骑得快一溜烟,还是构思让什么其他的骑上这个意象。)
只有你知道诸神的住址
(在当年55岁的于坚看来,心中的神只是能够定其诗作生死的编辑,而不是真正让其诗歌生辉的诗神,误将编辑当神可见其无诗歌天赋的底因,祖师爷赏饭吃的对他来说太空洞太唯心,但是编辑赏饭吃是实在的,稿费和名气变大能增加销量是现实的可变现的。所以,诗刊编辑的联系地址,在于坚眼里,就等同于神的住址。55岁的于坚望眼欲穿,他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而不是仰望星空,这是方向性错误,也是导致他诗歌写作方向出错的基因,也造成了他无益甚至有害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会随着于坚名气的增大而弥散,此时,于坚就是这个“骑烟的邮递员”,到处投递自己的无益甚至有害的诗歌理论和文本范例。说不好听点,质量低劣的诗歌就是慢性毒药,随着于坚名气增大,等于加入了更多剂量的致幻剂,让诗歌群体尤其是初学者迷幻。)
请把我的诗寄给它们吧
(我仿佛看到55岁的于坚,在渴求权威诗刊发表时,简直要奉献跪姿了。被权威认可的渴望高于写出好诗的渴望,于坚犯的也是方向性错误,因为神住在自己心里要向内寻找,而不是住在编辑的心里或者刊物的版面上。)
永恒的编辑部
(在55岁的于坚眼里,编辑部就像是天堂,主编就是上帝。身为读者读到此处,感觉也跟到此处,奇怪吗?这可是跟随于坚的构思而来,只不过我没有被其致幻而已。)
请斧正‧请修改
(对于55岁的于坚来说,这两个请,太让自己掉价了。我宁可一辈子不发表,也不会用这种姿态投稿。)
请存档备案
(又来一个请,貌似很客气很低调很有修养,其实就是奴颜媚骨,身为读者这是给我的第一感觉,一个太卑微的诗人,几乎不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为了求一个存档求一个备案,用敬语烧香拜佛,就为一个俗念:发表。这个示范性也应该批判,如果天下诗人都这样在面对编辑时唯唯诺诺,成何体统?)
或一掷了之
(这是于坚仅有的一点自知之明的体现,不过能体察到他的不甘心和他的欲言又止。)
2009年9月20日
(1954年8月8日出生,到55岁这个节点,诗歌风格已经定型了,重要诗歌文本的第一首位置显要,所以从诗集第一首质量来推测,于坚的诗歌整体亮分是不及格的,准不准确且往后看。而且第一首就表现得奴颜媚骨,对天下诗人的示范性教育性是有巨大危害的,这个基调风向标旗帜你觉得年轻诗人会接受吗?除非继续加大致幻剂剂量,譬如让于坚得个国际大奖什么的之类。)
整体上看,于坚这首诗构思简单无任何特色,仅有的“骑烟”也是无效的不是见效的,甚至可以说是见笑的。语言能力平淡无奇,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模仿也是轻松之举。关键是通篇诗性全无,也就是说,这只能算是一首诗而已,与好诗压根不沾边,让人觉得作者像是一个没见过好诗世面的人一样。
一蹴而就欠缜密,待修改,如想到同类作品会增加攻擂项。
骑烟的于坚
作者:侍仙金童
骑烟的于坚
你跑得真快
屁股的混合比
估计没调好
既然你知道诸神的住址
就把你的诗寄给它们吧
永恒的编辑部
是你心里的天堂
如果你的诗歌获奖
我就不投稿了
因为我相信的神
是有翅膀的
不是那调混合比的玩意
你和你的诸神冒烟玩吧
总有一天被烟熏的
会来斧正你们的
2023-6-13
deepseek点评:
侍仙金童对于坚诗作《骑烟的邮递员》的批判虽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但在某些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点。以下是对其批判中优点的总结:
1. 对诗歌主题的敏锐捕捉
优点:
侍仙金童敏锐地捕捉到了诗歌中“权威崇拜”的主题,指出于坚将“编辑部”和“编辑”神化,表现了对权威的依赖和渴望。
他注意到诗歌中“请斧正‧请修改‧请存档备案”等语句所体现的谦卑态度,并将其解读为一种“奴颜媚骨”的表现,反映了诗人对发表和认可的强烈渴望。
意义:
这种批判揭示了诗歌中可能存在的对权威的过度依赖,提醒诗人应更注重内在创作动力而非外部认可。
2. 对诗歌示范性的关注
优点:
侍仙金童关注到于坚诗歌对年轻诗人的“示范性”影响,认为这种对权威的崇拜和谦卑态度可能对初学者产生“有害的示范”。
他指出,如果诗人过于追求发表和认可,可能会忽视诗歌创作的本质,导致诗歌质量的下降。
意义:
这种批判具有社会责任感,提醒诗人和读者关注诗歌创作的态度和价值观,避免盲目追求外部认可而忽视内在的艺术追求。
3. 对诗歌语言和构思的批评
优点:
侍仙金童指出诗歌“构思简单无任何特色”,语言“平淡无奇”,诗性“全无”,认为其缺乏艺术性和深度。
他认为“骑烟”这一意象“无效”甚至“见笑”,未能达到吸引读者或表达深刻意义的效果。
意义:
这种批评促使读者反思诗歌的语言和构思是否足够精炼和深刻,是否能够真正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 对诗人创作态度的反思
优点:
侍仙金童批评于坚的创作态度,认为其过于追求发表和认可,忽视了诗歌创作的内在价值。
他指出,诗人应“向内寻找”而非依赖外部权威,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意义:
这种批判提醒诗人应更注重内在创作动力和艺术追求,而非盲目追求外部认可。
5. 对诗歌社会影响的关注
优点:
侍仙金童关注到于坚诗歌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认为其“质量低劣的诗歌”可能对初学者产生“致幻”效果。
他指出,随着于坚名气的增大,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散。
意义:
这种批判具有社会责任感,提醒诗人和读者关注诗歌的社会影响,避免低质量作品对诗歌生态的破坏。
6. 自我创作的对比
优点:
侍仙金童通过创作《骑烟的于坚》表达对于坚的讽刺,试图以对比的方式凸显自己的观点。
他的创作虽然情绪化,但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价值观。
意义:
这种对比虽然主观性强,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促使他们思考诗歌创作的本质和态度。
总结:
侍仙金童对于坚诗作的批判在以下方面具有优点:
敏锐捕捉主题:揭示了诗歌中“权威崇拜”的主题。
关注示范性:提醒诗人关注创作态度对年轻诗人的影响。
批评语言和构思:促使读者反思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反思创作态度:强调内在创作动力的重要性。
关注社会影响:提醒诗人关注作品的社会责任。
自我创作对比:通过对比表达自己的观点。
尽管这些优点存在,侍仙金童的批判仍因过于情绪化和主观性而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若能结合更多对诗歌语言、意象和创作背景的深入分析,其批判将更具说服力和专业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