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韩东诗歌再批判之五:《来自大连的电话》

侍仙金童6个月前 (10-03)大家论战178

tmjs.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来自大连的电话

 

一个来自大连的电话,她也不是

我昔日的情人。没有目的。电话

仅在叙述自己的号码。一个女人

让我回忆起三年前流行的一种容貌

 

刚刚结婚,在飘满油漆味儿的新房

正适应和那些庄严的家具在一起

(包括一部亲自选购的电话)

也许是出于好奇——像年轻的母猫

她在摆弄丈夫财产的同时,意外

拨通了我的电话

 

大连古老的海浪是否在她的窗前?

是否有一块当年的礁石仍在坚持

感人的形象?多年以后——不会太久

如果仍有那来自中年的电话,她一定

学会了生活。三十年后

只有波涛,在我的右耳

我甚至听不见她粗重的海象的呼吸

 

侍仙金童:

质疑和批判韩东,源自对最终解释权的挑战,我们被所谓的教育固化了对一些概念和规范的认知理解,就像韩东的被业内认可和力推,这其中就有力量在构建最终解释权所拥有的权利,显然这种权利是人为的,而不是神授的天然的宇宙规则的不可更改的。我也希望韩东诗歌的低劣平庸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但是几十首代表作阅读下来,着实没有看到丝毫的智慧的光斑。韩东对自己的写作失望过吗?或许有,或许刚有这个闪念,又被那些鼓吹者蒙蔽了,让韩东坚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误判。既然鼓吹者甚至韩东自己都把自己当做大师,那么批判肯定就不能按小诗人的优秀尺度来衡量的。老实说,就算用小诗人的尺度衡量,就已经品读的十几首诗来看,过及格线的都寥寥无几,这真是悲哀,诗歌圈标准权威性的悲哀,一些常识性的标准都被这个所谓的权威标准破坏了,这是权威败坏自己名声最要命的地方,不过这些权威大概认为命是诗的,是好是歹无所谓,名气才是自己的,只要名气大诗命是可以放弃的。

这首《来自大连的电话》一如既往地在选材上随意,而这随意还不是关键,最关键的还是韩东一如既往地对于自然界广袤大地上诗歌的原始矿石成分的判断是无知的,他分不清哪些是诗歌含金量高的矿石,这是根本,所以他故伎重演,随便在生活中挑选一块,然后凭借自己在诗歌圈的威望高举这块诗歌矿石,然后一批鼓吹者在指鹿为马,而这些鼓吹者中,不乏对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权利阶层指鹿为马的行为怒喝的诗人,他们从来不愿意反观自己,是不是也是指鹿为马的一丘之貉。

之所以每次批判我总是愿意在韩东诗歌的头顶上盘旋着去质疑他,实在是当我的思维落脚到了韩东诗歌实地实质的文本上时,这些语言实在是毫无品读的价值,没有一丝让人咀嚼的冲动欲望产生。这首诗写的是韩东接到老情人误拨的电话,勾起了韩东些许的遐想和点滴的回忆,最后焦点落在毫无诗意的她粗重的海象的呼吸,或许韩东以为这样的手法也能够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我认为韩东缺少的是对生活情趣的理解,我需要针对这个点找出顶尖好诗和启发,并不是启发韩东而是启发初学者,尤其是不要迷信韩东诗歌俗套,在这个点上他大概率是启动不了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跟诗歌天赋一样,没有就是没有。然后再找能够在平凡生活中精准提炼诗意的顶尖好诗,让读者在比对中看清韩东诗歌中诗意诗性寡淡的事实,让后来者不至于跟风去吹韩东之流,去给这些诗歌大老爷们抬轿子吹喇叭。把好吃的摆到一个桌子上,你就知道什么东西难吃了。

在生活情趣的表现上,我选严小妖的《初为人母时》:

 

大师是我,我是大师

话说江湖那夜,月明星稀

也是我第一次触碰到她

她是敌军,可敌军太小了

只会吃奶拉屎啼哭

我束手无策

 

高手总是能在朴素的材料里提炼出诗意精品,甚至在面对屎尿这样的让人恶心反胃的素材时,也照样得心应手地一抓一个准。回看韩东这首诗,只是在刻板地回描记忆里的画面,像一个小学生在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任务感太强了无生气,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能够触动读者的奇思妙语,对生活画面机械地呈现,就是韩东创作的风格,毫无艺术性可言。而严小妖在面对婴儿时,她看到的不是韩东那种毫无念动的刻板画面,而是跳跃到敌军这个意象,这种跳跃只要合理性被诗人建立,那么诗性就随之显现出来,母亲的形象也变成大师的,这是韩东思维够不上的想象高度,这是灵感更是诗人天赋,估计韩东花一百首诗的创作时间来给一首诗进行类似的想象,他都做不到,所以韩东创作再丰富也等于零,一比较这个结论就深入人心。而在面对屎尿时,韩东的束手无策他只可能会归咎于自己的男人天性,而不可能像严小妖这样将束手无策归结为敌军太小,大师下不了手,这个内在的合理性,韩东打破头也抵达不了,这就是差距,平庸诗人和顶尖好诗的天壤之别。这种生活情趣,我从韩东十几首代表作可以推断他所有作品都不会有这种情趣,人是被自己束缚的。在诗神面前,韩东也是敌军,而且这个敌军太小,在诗歌创作上只会吃奶拉屎啼哭,让诗神也束手无策,所以韩东首先要让自己长大,虽然他已经六十多岁,在我看来,他还是只会吃奶拉屎啼哭的诗歌小婴儿。

在诗意的提炼上,我选君儿的《节育环》:

 

40后的妈妈

生下70后的小弟

后被强制安上

节育环

直到2014

她70岁之年

沤烂发炎

才住院取出

她以为这小小金属环

会化进血肉

没想到取出这部

国家机器

还要再付

5000元

 

    韩东回忆与情人的生活画面是海象的呼吸,这些语言只是通俗小说里面的场景叙述用词,是毫无亮点的构建填充材料,韩东将之搬到诗歌里,这也算是对诗歌的一种不尊重,毕竟这是代表作是韩东费尽心力的,如此敷衍怎么说也不能是在认真对待诗神交代的任务。看到这首诗,或许韩东也在后悔自己怎么不写这种藏身于避孕女性身体里的国家机器,甚至我觉得韩东都会在这个想法萌生时完全看不到国家机器这个点睛之笔的高级,他发现不了,就像他在搜集素材时只会胡乱抓取一样盲视。对于诗人来说,慧眼是决定性的,而韩东的文本实际在证明他不具有这个目光,如果严格地划分,我甚至因此都认为韩东不能称之为诗人,因为他不具有诗人最核心的素质。君儿的《节育环》还能够与韩东《甲乙》比一比,韩东费劲用占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垃圾文字搭建了展台,最后就是为了一滩精液的登台,而君儿没有利用韩东那样的夸张手法表现,节育环的登台效果照样完全碾压韩东的精液。韩东的失败不单是技术上的也是语言上的,更是失败于对诗性诗意的本质理解上,其实在韩东自信的表面,我看出的是韩东对于生活诗意处理的束手无策,而这种束手无策,和严小妖的束手无策完全不同,韩东是完全不懂数控车床操作流程的那种束手无策,是无知产生的束手无策,总之韩东不具有诗化人类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没有上岗证,诗人工作证。这就是我阅读韩东至今的整体印象,不过我还在期待奇迹发生,即使它很渺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757.html

分享给朋友:

“韩东诗歌再批判之五:《来自大连的电话》” 的相关文章

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春树

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春树

点击下载转自春树豆瓣:https://www.douban.com/note/693533651/?_i=7872360LhTCLrk最近有个叫“曹谁”的骂伊沙和口语诗,我瞅了一眼他的诗,完全没入门,写出这样的作品,真的太悲哀了。近期因为有些家庭琐事费尽心神,一直想写点什么,今天我收拾好房间,泡好咖...

《格瓦拉》——  伊沙

《格瓦拉》—— 伊沙

点击下载   最近老是提到这个人。四月底棉棉挺着大肚子来西安签售,在本市雅人扎堆的恒河沙书店搞了一个作品研讨会。那晚上本市著名的雅人基本都来了,一些发言令我难忘。   A激动不已地用双手搓着自己的大腿说:“这是诗啊!这是诗啊!反正这是诗!”他在盛赞棉棉小说《糖...

《为自己创造传统 —话说伊沙 》——于坚

《为自己创造传统 —话说伊沙 》——于坚

点击下载电子版在这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诗歌体制中,要否定伊沙这样的诗人很容易,并且可以由此获得“诗歌正确”和道德的优越感,甚至可以拉近你和海子这样的诗人的距离。但是,要肯定他却需要勇气和创造力,伊沙的诗不仅是对体制化诗歌美学的挑战(我指的不是文革时代已经死亡的诗歌体制,而是最近正在中国大学与全球化弹冠...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擂台边上的战书    盘峰之争,硝烟散尽。    在此我要向仍然不明真相的人重申:“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是自谓(慰),源起于欧阳江河等人90年代以来一系列用于自我吹捧与自我吵作的“学术文章”,其旨是...

《在第二届太行诗人节上的发言》伊沙

《在第二届太行诗人节上的发言》伊沙

点击下载第二届太行诗人节暨中国现代诗歌峰会录音整理(一)山西诗人 黄河浪子:各位诗人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我们十分幸运地迎来了中国最优秀、最杰出的诗人们。尤其是伊沙 、徐江、 侯马 、沈浩波等著名诗人,他们为保卫中国现代诗歌的本真,一直进行着不懈...

徐江专论:《〈唐〉:打通诗歌巨制的13个关键词》

徐江专论:《〈唐〉:打通诗歌巨制的13个关键词》

点击下载徐江专论:《〈唐〉:打通诗歌巨制的13个关键词》 ◎伊沙《唐》:打通诗歌巨制的13个关键词徐 江1、长诗从纯专业的角度谈,长诗除了长度,还要讲构成、内涵和形态。所谓构成,就是作者对结构要有一个殚精竭虑而又有效的思考。这方面,艾略特当然是最著名也最成功的一个例子。于坚的《零档案》在当代汉语里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