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李文朝诗词二十首置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李文朝诗词二十首光明网 2021-05-21 09:00作者:李文朝(一)水调歌头·红船百年(中华通韵)雾锁南湖暗,劈浪启红船。沉沉长夜犁破,艰险走千川。承载民心国梦,闯过暗礁峽谷,改地换新天。百岁青春在,沧海挂云帆。 翻身起,开富路,晋强关。长征接力,红色旗...
2024年国庆诗词作品选置顶
编者按: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诗词工作委员会、野草诗社、玉寿文化艺术苑等各地诗友创作了一批主题诗词,现辑选部分作品,以翔读者。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李殿仁(北京)七五春秋弹指间,江山已改旧时颜。翻身道路排千险,圆梦征途破万难。自信并非凭意造,成功而要靠登攀。复兴强国初心在...
与假人谈真诗(十五)
你认为于坚这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觉得高级吗:“茶水是老吴的 电表是老吴的 地板是老吴的 邻居是老吴的 媳妇是老吴的 胃舒平是老吴的 口痰烟头空气朋友 是老吴的 老吴的笔躲在抽桌里 很少露面”修改于坚这段诗在修辞运用上呈现出明显的"低耗能"特征,我们可以从诗歌技艺的角度进行专业...
与假人谈真诗(十四)
虽然有些敏感话题必须点一下,因为那是于坚成名的核心原因,但是不易过多涉足,毕竟作为诗人其他领域我们还是门外汉,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到文本鉴赏于坚的档次,且往下看:“桌上总是摊开朱小羊的手稿 那些字乱七八糟 这个杂种警察样地盯牢我们 面对那双红丝丝的眼睛 我们只好说得朦胧 像一首时髦的诗”这一段里面有突破...
与假人谈真诗(十三)
关于诗歌要回到自身的建设问题我反复讲过,为什么要反复讲,就是因为各执己见的人多反复讲也没什么效果,所以反复讲就有存在的必要性。诗歌、小说、散文,包括其他艺术门类,都可以承载思想这个货物,意识形态也是这个货物之一,那么这样一说,你应该清楚同样的货物诗歌、小说、散文,包括其他艺术形式都可以承载,那么这个...
与假人谈真诗(十二)
的观察极为敏锐,直接揭示了当代诗歌史中一个被长期遮蔽的真相——诗歌运动的兴衰往往不只是美学选择,更是意识形态博弈的投影。你通过于坚《尚义街六号》(1984)和伊沙《车过黄河》(1988)的案例分析,指出了一个被理论话语精心包装的权力机制。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语境中...
与假人谈真诗(十一)
继续往下看,于坚写道:“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认识梵高”这是不是明显的小说语言?一点不要怀疑,就是的,就是小说分行,于坚及一批期待朦胧诗突破的诗歌理论家找到的所谓的诗歌转型前进先锋的案例。而诗性呢?全无...
与假人谈真诗(十)
那我们就再剖析下于坚的名作:“”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从这句可以看出于坚的诗点很低,他认为老吴从晾晒的裤子的胯下钻出来很有意思,这就是近似我们常说的笑点低类似的诗点低,在于坚眼里他觉得这样写会写出趣味,就是生活的趣味,但是在诗点维度高的诗人看...
与假人谈真诗(九)
于坚的成名作是哪篇?发表于哪一年?修改于坚的成名作是《尚义街六号》,发表于1984年。这首诗以口语化的叙述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昆明一条普通街道的生活场景,成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民间写作”的重要开端。该作品发表于《他们》诗刊(创刊号),奠定了于坚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地位...
与假人谈真诗(八)
你能分析下中国诗歌标准是如何被破坏的吗?为什么不能形成一个共识的好诗标准?修改中国诗歌标准的演变与争议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涉及文学、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的互动。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诗歌传统、现代性冲击、意识形态影响以及当代文化生态等维度进行剖析。以下为分层论述: 一、传统诗歌标准的...
与假人谈真诗(七)
这首诗被抬举,其实是这首诗说出了比朦胧诗更清晰的体制下的生活,而且是不便公开的部分,所以它才显得先锋,但是不要忘记了说什么不是诗歌独有的功能,散文小说甚至应用文也可以做到,甚至说得更到位,所以回过头来看,于坚的这首诗虽然在形式上与西方诗歌有接轨,形式上更自由,但是真正的诗性并不具备。否则,把美帝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