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品读诗人吴云驾大作《抬头之际》

侍仙金童3年前 (2022-09-12)大家论战340

jmjfm0.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侍仙金童品读诗人吴云驾大作《抬头之际》

 

 

我看见

灵谷寺屋顶

一个捡瓦的匠人

正对着天空

大声打电话

 

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白话诗比口语诗准确些,因为老学究的口语相对小摊贩的口语,仍然是格律、文言、之乎者也的味道,但是他们的白话就相通些了。吴老师的《抬头之际》是否应该归类口语诗不重要,不影响这是一首毋庸置疑的好诗的评判。

吴老师说这首诗是跟夫人到南京灵谷寺游玩,在庙门口看到两个人在屋顶翻瓦,其中一个正在打电话,觉得在一个供神寺庙里他在跟谁通电话呢?想想很有意思,于是记下来。口语诗就是这样,日常、片断、在场,它不是写出来的,它是说出来的,记下来的。我说这正好印证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属于祖师爷赏饭吃的大作。这个画面就摆在那个时空里,不止吴老师看到了,但只被吴老师的诗心捕捉到了,寥寥数笔完好保存了这首诗当时那种浑然天成的状态,如果此时用了大量的辞藻和修饰,就会破坏这神来之笔的原生态,这也是口语诗白话诗的创作精神所在。

一个司空见惯的劳动场景,被“正对着天空”一下就诗化了,也一瞬间辽阔了!尤其是在“灵谷寺屋顶”,在佛的高度佛的视角,一个捡瓦的匠人也能与天空对话,禅意立现直达妙义。“大声打”也呼应了“天空”的空、深、阔。在构图上与陈小三的佳作《月亮高挂》相比,《月亮高挂》中“月”与“你”的对应和对照,就单薄了点,没有吴老师《抬头之际》的灵谷寺、捡瓦匠、天空这三元素构图更符合美学标准,三角的稳定性丰富性更强。

诗题设置上,“抬头之际”是诗人自信满满地反观内证到了自己捕捉灵感的能力。这方面吴老师也是文心雕龙,明显比“月亮高挂”要高一个档次。好诗人是能够抬头见诗的,《微诗三百首》的案例比比皆是,正如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所言:“语言和直觉的关系,是真正的哲学级别的问题。。诗人为什么厉害,他直觉打到那以后,他的语言能配得上”,吴老师将直觉迅速转换成诗句,语言能紧跟直觉,得益于他笔耕不辍心神通达,以及对口语诗写作精神的领悟能力和白话文字处理能力。

吴老师在诗意抵达的处理上,选择的不是直达车,而是需要读者换乘,其间可能会有读者搭错车。这是吴老师诗艺的特色,不直达诗意是艺术的是充满技巧的。《抬头之际》的“大声打电话”虽然是最后一句但并不是收尾,而是读者的一个换乘站点,你能否真正领悟到诗意,就看读者有没有搭错车了。这是高级之处,不明示读者搭乘几路车。恰当处留白是诗艺。

其实解诗未必要把着力点放在解上,而是聊着聊着诗就自然解开了。只要是围着这个点,但要发散开去,又要形散神不散地时时回照这个解。相对吴老师谈到的贾浅浅和刘傲夫个别诗作的出名,他们支撑维系大名的作品力度还是有所欠缺的,好在他们还年轻还有后劲。吴老师在诗坛的声望也逐年递增,他的《微诗三百首》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不负好诗人的名号。

香港《流派》诗刊社社长招小波认为“在诗坛有个性的诗人真是凤毛麟角,而韦笳便是其中一个,虽然韦笳谦称己作为锯末,我却认为是诗海里的珍珠,而他本人更被我视为一颗沧海遗珠”。

吴老师的语感确实能触及到我抵达不了的地方,值得学习借鉴。吴老师的诗风诗坛鲜见,情感细致入微,语言极具生活情趣和禅宗妙义,值得研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2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王家新:一块提醒哭泣的手帕 伊沙

“品读诗人吴云驾大作《抬头之际》” 的相关文章

《格瓦拉》——  伊沙

《格瓦拉》—— 伊沙

点击下载   最近老是提到这个人。四月底棉棉挺着大肚子来西安签售,在本市雅人扎堆的恒河沙书店搞了一个作品研讨会。那晚上本市著名的雅人基本都来了,一些发言令我难忘。   A激动不已地用双手搓着自己的大腿说:“这是诗啊!这是诗啊!反正这是诗!”他在盛赞棉棉小说《糖...

《中场评诗》——伊沙

《中场评诗》——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中场评诗一切都如我料想中的。西川写《停电》,王家新写《日记》,欧阳江河写《落日》。三个匠人的诗歌练习。对于贞志这样的“知识分子小球迷”来说,这个阵容够豪华的吧?绝对属于他心目中中国诗歌的“铁三角”,但这一回他将亲眼目击这个脆弱的“铁三角”是怎样的有来无回。痛哉?快哉?顺便提一句,以上三...

《英伦诗旅》伊沙

《英伦诗旅》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英伦诗旅伊沙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英]威廉•布莱克一此行缘起非常之早。2005年5月25日——我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记住这一天,是因为它是我记忆中的好日子:在这天中午睡午觉的时候,我一连接到两个电话,全都是好事。其...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点击下载“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专题论坛发言之一界定: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汉语诗歌--在“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上的即兴发言   伊沙         各位朋友,我的发言力求体现出...

《2000年在衡山诗会上的辩论》伊沙

《2000年在衡山诗会上的辩论》伊沙

点击下载关于伊沙《界定:发生在90年代的汉语诗歌》的自由答辩沉河:非常感谢伊沙先生,我是沉河。请伊沙先生向我们描述一下90年代主流以外的暗流的基本情况?伊沙:主流和暗流的存在形态可以作一个判断。你比如说知识分子写作,杨远宏在一篇文章中说:你也在官方刊物上发表诗歌,你怎么能说你自已是民间写作?这种浅薄...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点击下载《蓝灯》之光——2010:冬天的对话陈超  伊沙陈超:《红岩》的编辑邀我们就《蓝灯》来一场“对话”,我很愉快。我以为,《蓝灯》不仅是你个人,也是近年汉语诗界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在意蕴和技艺上的表现均令我满意。毕竟折腾诗歌30多年了,虽然对不同类型的诗我趣味广泛,但前提是它必...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