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伊沙《纪念海子:一去十年》

侍仙金童1年前 (2024-03-26)大家论战152

点击下载

伊沙——纪念海子:一去十年

 

作者: 伊沙

 

        海子的诗

 

         新娘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告别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说

  让别人去说

  让遥远的江上船夫去说

  有一盏灯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闪亮着

  这盏灯今夜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的诗歌及其成就完全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是其天才的光芒一现。一种形式滞后的诗歌,因为注入了天才的灵光和青春的血肉而使自己变得辉煌起来,也在身后留下一首浓重的阴影。海子的存在及其巨大的影响力,使中国现代诗的主流“倒流”了

 

  我对10年前海子上路的那天仍有记忆:当时尚在北师大就读的我与在哈尔滨师大就读的中岛一道把全国各地小有名气的一帮“校园诗人”通知到北京来,搞了一个名曰“全国高校文学研讨会”的自我性会议,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们还去圆明园朗诵诗。那一天,当我在福海边放声朗诵我的《圆明园吊死鬼》的时候,一个诗人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了,他的名字叫“海子”。当时我已知道他,我刚读过他发表在《十月》上的长诗《太阳》,更早的时候还在《实验诗选》上读过他的《打钟》、在《青年诗选》上读过他的《亚洲铜》等一些短诗。在1986年借“两极大展”而一夜成名的“第三代”诗人中,海子不具有第一流的知名度--死亡确实提升了他这方面的东西,这是事实。

 

  ……后来,我又在多篇文序中反复涉及到这一话题,也许是语言上太过个人化,便留给人们一个恶狠狠的印象:一个老揪住死者不放的人,不是“恶人”又是什么呢?其实,我对海子的感受和看法相当复杂。于坚说:“海子是一个很有才气的诗人。海子是小农社会最后的才子之一。”我的《文友》“世界诗典”主持人话中的说法是:“在中国大地上多如牛毛的古典,浪漫主义歌者中,海子其实是最优秀的一个。”也许是因为我的诗和在别处的“正式发言”,没有人(包括我最亲近的朋友)相信我喜欢海子,不是“热爱”,是“喜欢”,可以说“相当喜欢”。早几年,我曾有过在单身汉的小屋迎着破窗而入的晨光,诵读海子的诗篇的经历,没有人知道。我绝对不会那样写,但我可以远距离地欣赏他。我指的是他的抒情短诗。他大而无当的长诗(所谓“史诗”)和虚妄的诗学论断,都是垃圾。作为抒情诗人,海子是个天才,其短诗精品是真正做到了如他自己所述的:抒情诗是血。青春的海子是极端和神经质的,临死的最后那段时光已近乎神经错乱、胡言乱语,我非常欣赏!我以为在当今一个古典浪漫歌者的光影不可能在正常清醒的头脑中产生,所以海子的诗歌及其成就完全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是其天才的灵光和青春的血肉而使自己变得辉煌起来,也在身后留下一道浓重的阴影。海子的存在及其巨大的影响力,使中国现代诗的主流“倒流”了。将近10年,一代诗人(包括太多70年代出生的青年诗人)成为他的殉葬品。而这一切与海子无关,他可以概不负责!

 

转自:http://qun.51.com/aivermilion/topic.php?pid=462


至于伊沙对海子所下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各位可自行斟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518.html

分享给朋友:

“伊沙《纪念海子:一去十年》” 的相关文章

王家新:一块提醒哭泣的手帕  伊沙

王家新:一块提醒哭泣的手帕 伊沙

点击下载“……恰在1991年初,我与诗人王家新在湖北武当山相遇,他拿出他刚写就不久的诗《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反向》等给我看。我震惊于他这些诗作的沉痛,感觉不仅仅是他,也包括在我们这代人心灵深处所生的惊人的变动。我预感到:八十年代结束了。抑或说,原来的知识、真理、经验,不再成为一种规定、...

《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

《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1、你如何看待当下社会背景下举办这次大展,在文学都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有没必要做这个大展?你希望能够看到什么样的大展?有什么建议?当然有必要,正因为边缘化,所以才更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搞。甚至可以定期地搞,搞成一个固定的“双年展”。我希望看到一次和历史上的“8...

《我看今日之诗坛》——伊沙

《我看今日之诗坛》——伊沙

点击下载我看今日之诗坛——在《诗歌报》“金秋诗会”上的发言    一、翻译界充斥着太多的译匠,无法宏观地把握国际诗坛的真实状况并替诗人做出选择。他们与国外的交流往往是旅游团观光客式的,手中的外国文学史是他们的导游图,接触到的都是学院和学会认可的一些“大师”。他...

伊沙对梦亦非、董辑——衡山亮剑反驳篇

伊沙对梦亦非、董辑——衡山亮剑反驳篇

点击下载电子版衡山亮剑:反驳篇(1) ◎伊沙【伊沙对梦亦非】:没有什么问题问你,主要是要跟你老账新账一块算。刚才你自己也提到了90年代末,你有一个清算口语诗的文章,同时也清算了知识分子,还清算了女性诗歌,还清算了什么记不清楚了。当时我第一次看到你清算口语诗歌,但是我认为别人可以批评我,尽管我也洞察,...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点击下载《蓝灯》之光——2010:冬天的对话陈超  伊沙陈超:《红岩》的编辑邀我们就《蓝灯》来一场“对话”,我很愉快。我以为,《蓝灯》不仅是你个人,也是近年汉语诗界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在意蕴和技艺上的表现均令我满意。毕竟折腾诗歌30多年了,虽然对不同类型的诗我趣味广泛,但前提是它必...

《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伊沙

《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伊沙

点击下载有话要说(2014年之一)    游若昕写的不是“儿童诗”,而是现代诗。《新诗典》没有儿童组,只有游若昕。    五四译风及其遗风,就像什么都要撒糖精——哦,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那玩意了,换个比喻——就像本帮菜,爱加糖。译大师,什么都...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