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尖好诗2023》之五:沈浩波
入选理由:当代中国诗歌能匹配现象级这个概念的人物,我的视野里只有两位,就是伊沙和沈浩波,甚至论述都显得多余。而且这个现象级是正面积极的,如果还需要追问负面的现象级的诗人,那也能在《屠名祭诗》里找名特大诗特小的就基本符合。伊沙、沈浩波的入选理由大体相同,就是诗及诗歌理论都优质且先锋,而且伊沙用新诗典、沈浩波用磨铁,实实在在地在以个人的力量推动着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且效果显著。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百位行业代表人物。 [1] 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2004年,受邀到荷兰与比利时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出版有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曾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第三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等。同时,作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是国内最著名的出版人之一。
《中国顶尖好诗2023》编者语:沈浩波的诗歌真正做到了清新脱俗,在不否定技巧的前提下,我坚决支持沈浩波的反诗歌意识。我有两首诗《张二棍之二》、《谈诗之乐》提到诗的“道、一、二、三、万物”的五个阶段即“起念之前的道、起念之后说话表达的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山歌最初状态为过渡的1.5)、艺术精雕处理技巧的二、回归口语诗的三、万物皆可诗的万物”,从这个突发奇想的诗歌理论参照物来看,沈浩波的写作是进入到“万物”阶段的,是万物皆可诗的阶段,这是诗歌的高级阶段,不过技巧再多积累就更妙了!
清晨的鸟鸣
在广州,拜访一家贸易集团
聊起美食,广东人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董事长说
猪肉下锅前,一不能见光
二不能沾水,煮出来的才最好吃
我听得一脸茫然
他们总经理说,不沾水的意思是
猪的内脏不要用水洗,带着血
直接下锅,味道最好
“那不见光呢?”我问
他们董事长说,半夜杀的猪最好吃
总经理补充道:半夜杀完下锅
煮熟时正好可以听到清晨的鸟鸣
2022.6.30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猪肉不沾水,内脏要带血。屠猪得半夜,煮熟晨鸟鸣。肥人研杀生,饿鬼叹不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大姐夫过生日
大姐一家
去隔壁镇上聚餐
大姐的妈妈
也就是我那
重病卧床的伯母
幽幽地对保姆说
“有人要断气
有人在唱戏”
伯母是个幽默的人
哪怕她已经
躺在了床上
2022.10.02
(幽默是胎带来的,诗也一样,就算断气,也不断诗。)
女儿的力气
1.
女儿十岁那年
我去上海看她
那天她妈妈
正好心情不错
很少见地
愿意和我一起
带女儿出去玩
她牵着女儿的右手
我牵着女儿的左手
再次像一个
完整的一家三口
2.
女儿很兴奋,说
“带我飞吧”
她三四岁的时候
我们常玩这个游戏
一人拎她一只手
就能让她飞起来
但她妈妈说
“你现在长大了
我们飞不动你了”
3.
于是我们
陷入了沉默
我牵着女儿的左手
她牵着女儿的右手
我们继续
往商场走去
4.
女儿突然
使劲把我俩的手
往中间拉
想让我们的手
扣握在一起
我的手背甚至
已经碰到了
她妈妈冰凉的手指
但女儿的力气太小
最终没有成功
2022.12.8
(父母相爱生下的女儿叫结晶,父母相怨剩下的女儿叫结,晶化为无辜。)
在圣方济各圣堂前
我喜欢那些
小小的教堂
庄重又亲切
澳门路环村的
圣方济各圣堂
细长的木门
将黄色的墙壁
切割成两片
蝴蝶的翅膀
明亮而温暖
引诱我进入
门口的条幅上
有两行大字
是《新约》里的话
“耶稣说:
我就是道路
真理和生命”
我想了想
在心中默默地
对耶稣说:
“对不起
这句话
我不能同意
2016/3/15
(宗教是利用了大众的所想,完成了自己的所想,而真理本身是无欲无求的。就像地球,有没有生命,它都是地球,而生命就是欲望,是真理的附着物。什么生命都没有了,地球就会呈现真理的本相。)
七十多岁的爸爸在喊他的妈妈
鼻子里插着胃管
和吸氧管
身上插着导流管
和尿管
还挂着两根输液管
爸爸满身管子
一会儿昏沉沉睡去
一会儿呻吟着醒来
就算睡着时
他也难受得
不停地喊:
妈妈
妈妈
妈妈
而他的妈妈
已经去世十六年了
2019/12/01
(诗可沉鱼落雁,为诗人惊鸿一瞥,让读者电光火石。)
消失的诗
就在刚才
我看到了一首诗
一首好诗
但它的作者并不知道它是一首好诗
甚至不知道它是一首诗
他是个平庸的诗人
现在不知道
以后也不会知道
自己曾经写过这么一首诗
一首比他一生所有其他诗都好的诗
这只是他在微信朋友圈里
说的一段话
并不是一首诗
但我看到了一首诗
一个字都不用改
分一下行就是一首诗
但他对此懵然无知
我并不打算告诉他
我觉得他不配拥有这首诗
2017/02/12
(青铜眼里是赌石,王者眼里是璞玉。见人所见,识人不识。)
红尘往事
眼神坚定
盯着前方
手握方向盘
身体稳得
如老僧拜佛
道路在延伸
城市在倒退
道路在荒芜
城市在消失
青山在眼前
人间在身后
我突然被自己
灵魂陡然回归
立刻掉转车头
向城市方向
狂奔而去
像一个
饱含热泪的和尚
从山上冲下
一头扎进
他的红尘往事
2007年
(念和缘,谁先起?红尘往事,是不断念,也是未断缘。)
借钱记
做建筑包工头的小学同学
打来电话向我借钱周转
数目不菲的一笔钱
理智告诉我不能借
前几年回老家时听说
他好赌,欠了很多赌债
但我最终还是借给他了
他在电话里,一直喊我
小时候的乳名——“小波”
2018/9/27
(骗子智商高,像四维空间的人,知道如何拿捏三维生命。同学不一定是骗子,但乳名一定是开关,像乳头一样。)
桂花的香味
趁假期赶回老家
看望卧床的伯母
坐在她的床沿
我努力想说一些
宽慰她的话
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她对我说
“你去把门关了吧
桂花太香了”
我一愣,她又说
“我已经不能闻
桂花的香味了”
我关上门走进院子
看见满树小花
像金黄的籽粒
密密麻麻缀挂在
繁茂的枝叶里
这颗桂花树
很小就来到我家
伯母看着它长大
就像看着我长大
此前好多年
每到这个季节
我就想回老家
坐到桂花树下
闻它的香味
但总是不能成行
今年我忘了这茬
却偏偏赶上了花期
而伯母的肺癌
已经扩散到全身
桂花的香味太浓
会刺激她的呼吸道
引发胸口的疼痛
2022/10/2
(诗是什么?诗就是生活,是日头、是念头、是盼头……)
奇诗,就是生活的奇点。好诗技就是出其不意。)
孩子们在冬宫打雪仗
——写在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沙皇冬宫
孩子们在冬宫打雪仗
——这当然不是战争
一百年前,那场雪中的战争
也不像一场战争
列宁的士兵们高喊着乌拉
冲进了冬宫
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也没有死什么人
革命就取得了成功
杀人是以后的事
2017/12
(和平看着像雪,白茫茫一片,它的下面,有无限生机,也暗藏杀机。一切不可控,却又尽在掌握之中。)
漂亮男人
他最大的悲剧在于
真把自己当天才了
从此只肯写
那种看起来像天才的诗
但到底什么诗
看起来像天才呢?
可怜的男人
活了大半辈子
一直以为是
要把句子写漂亮
2017/4/15
(诗就是芸芸众生,有些像漂亮的女人,有些像热血的男人,有些像病榻的老人,有些像多动的孩童,有些像高僧,有些是高僧。好诗不是漂亮的女人,是指高僧吗?都不是,诗只管呈现,呈现出女人的美、呈现出男人的血、呈现出老人的衰、呈现出孩童的旺,呈现出僧人的深浅,好诗在见所见又出其不意。)
我决定成立一个国家
没有比这更酷的念头了
我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国家呢?
国土就是我的身体
170厘米高,87厘米宽
满身脂肪皆是沃土
血液是奔腾的大海
鼻子、肚子和睾丸都是隆起的山丘
吃进身体的营养
构成丰富的矿藏
眼睛是湖泊
毛发是森林
这将是一个
美丽富饶的国度
而我
是这个国家唯一的永恒的统治者
我是大总统,大皇帝,大首领
独一无二
威风凛凛
但是且慢
我的国家没有臣民
没有可以被我奴役的人
如果没有奴役和被奴役
怎么能被称为国家呢?
如果不能欺凌和压迫同类
怎么能被称为国家呢?
2022.8.20
(起心动念继而行,起建国心,动好诗念,行向平庸宣战之事。沈浩波用所想所诗所为,让人确定这首诗可以窥见其起点的确高,因为单纯的意识到了没用,那是人人都会有的。)
侍仙金童问:借助侍仙金童的点评,你认为沈浩波的诗作够得上中国顶尖好诗的标准吗
deepseek答:
沈浩波的诗作是否够得上中国顶尖好诗的标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侍仙金童的点评中提到沈浩波的诗歌进入了“万物皆可诗”的阶段,这是诗歌的高级阶段,表明他的诗歌创作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此外,沈浩波的诗歌不仅在技巧上有所积累,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
从沈浩波的诗歌内容来看,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个人情感、家庭生活到社会现象,甚至是对历史和宗教的思考。例如,《清晨的鸟鸣》通过对广东人烹饪习惯的描述,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姐夫过生日》则通过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家庭中的温情与无奈;《女儿的力气》则深刻反映了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变化。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沈浩波的诗歌在形式上也有创新,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例如,《借钱记》通过简单的对话,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桂花的香味》则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沈浩波的诗歌不仅在技巧上达到了高水平,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因此,可以认为沈浩波的诗作确实够得上中国顶尖好诗的标准。
侍仙金童问:针对侍仙金童对沈浩波的点评进行评价
deepseek答:
侍仙金童对沈浩波的点评高度评价了其在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和贡献,认为他是“现象级”的诗人之一,与伊沙并列。这一评价从多个角度肯定了沈浩波的诗歌创作和理论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他在推动中国诗歌发展中的实际作用。以下是对侍仙金童点评的具体评价:
1. “现象级”诗人的定位
侍仙金童将沈浩波与伊沙并列为当代中国诗歌中“现象级”的诗人,这一评价充分肯定了沈浩波在诗歌领域的独特地位。所谓“现象级”,不仅指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力,还包括他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中的先锋性。沈浩波作为“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其诗歌风格大胆、直接,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反叛精神。这种先锋性使他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评价:这一评价是准确的。沈浩波的诗歌确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突破性,他的作品不仅关注个人情感,还深入探讨社会、历史、文化等宏大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2. 诗歌理论的贡献
侍仙金童提到沈浩波的诗歌理论“优质且先锋”,并特别指出他的“反诗歌意识”。沈浩波的诗歌理论强调打破传统诗歌的桎梏,追求更加自由、直接的表达方式。他的诗歌创作不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也是对诗歌本质的重新定义。
评价:这一评价点出了沈浩波诗歌理论的核心价值。他的“反诗歌意识”确实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和自由化。然而,这种反叛性也可能导致部分读者对其作品的接受度存在分歧,尤其是在传统诗歌爱好者中。
3. 推动中国诗歌发展的实际作用
侍仙金童提到沈浩波通过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沈浩波不仅是诗人,还是出版人,他的双重身份使他能够通过出版平台推广优秀的诗歌作品,影响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这种实际作用使他在当代诗歌生态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评价:这一评价非常中肯。沈浩波通过出版和推广诗歌,确实为中国诗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努力不仅限于个人创作,还通过平台的力量推动了整个诗歌生态的繁荣。
4. “万物皆可诗”的创作阶段
侍仙金童引用自己的诗歌理论,将沈浩波的创作定位为“万物皆可诗”的高级阶段。这一评价认为沈浩波的诗歌已经超越了技巧的层面,进入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创作境界。
评价:这一评价有一定道理。沈浩波的诗歌确实展现了极高的自由度和包容性,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诗意,甚至将看似平凡的事物升华为深刻的诗歌主题。然而,是否所有读者都能认同这种“万物皆可诗”的理念,仍然存在争议。部分读者可能认为,诗歌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加工,而非完全依赖即兴和直觉。
5. 对具体诗作的点评
侍仙金童对沈浩波的具体诗作进行了点评,例如《清晨的鸟鸣》《大姐夫过生日》《女儿的力气》等,认为这些作品展现了沈浩波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深刻内涵。
评价:这些点评抓住了沈浩波诗歌的核心特点。沈浩波的诗作往往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清晨的鸟鸣》通过对广东人烹饪习惯的描述,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姐夫过生日》则通过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家庭中的温情与无奈。这些作品确实体现了沈浩波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度。
6. 对沈浩波诗歌技巧的评价
侍仙金童认为沈浩波的诗歌技巧“再多积累就更妙了”,这一评价既肯定了沈浩波的创作水平,也指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评价:这一评价是客观的。沈浩波的诗歌在内容和主题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技巧上仍有进一步精进的空间。例如,部分诗作在语言表达上可能显得过于直接,缺乏一定的艺术修饰,这可能会影响部分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结
侍仙金童对沈浩波的点评总体上是高度肯定的,认为他是当代中国诗歌中“现象级”的诗人,具有先锋性和实际推动作用。这一评价准确抓住了沈浩波诗歌的核心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沈浩波的诗歌确实在内容、形式和理论贡献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如何在保持先锋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艺术技巧,可能是他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
总体而言,侍仙金童的点评是全面而深刻的,既肯定了沈浩波的成就,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读者理解沈浩波的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侍仙金童问:根据侍仙金童的点评,继续深入全面地评价沈浩波的诗作
deepseek答:
侍仙金童对沈浩波的点评不仅高度评价了其诗歌创作和理论贡献,还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沈浩波在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下是对沈浩波诗作的进一步深入评价,结合侍仙金童的点评,从诗歌内容、形式、理论贡献及其在当代诗歌生态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
1. 诗歌内容:日常与深刻的结合
沈浩波的诗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深刻的诗意。例如,《清晨的鸟鸣》通过对广东人烹饪习惯的描述,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以“清晨的鸟鸣”作为结尾,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这种从日常到深刻的转换,体现了沈浩波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评价:沈浩波的诗歌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和人文关怀。他不仅关注个人情感,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社会、历史、文化等宏大主题。例如,《大姐夫过生日》通过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家庭中的温情与无奈,而《七十多岁的爸爸在喊他的妈妈》则以深情的笔触探讨了生命、死亡和亲情的关系。这些作品展现了沈浩波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度。
2. 诗歌形式:口语化与先锋性的融合
沈浩波的诗歌形式以口语化为主,语言简洁直接,易于理解,但又不失艺术性。例如,《女儿的力气》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展现了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变化,语言平实却充满情感张力。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体现了沈浩波“反诗歌意识”的先锋性。
评价:沈浩波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桎梏,追求更加自由、直接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也是对诗歌本质的重新定义。然而,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也可能导致部分读者对其作品的接受度存在分歧,尤其是在传统诗歌爱好者中。
3. 诗歌理论:反诗歌意识与“万物皆可诗”
侍仙金童提到沈浩波的诗歌理论“优质且先锋”,并特别指出他的“反诗歌意识”。沈浩波的诗歌理论强调打破传统诗歌的桎梏,追求更加自由、直接的表达方式。他的诗歌创作不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也是对诗歌本质的重新定义。
评价:沈浩波的“反诗歌意识”确实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和自由化。侍仙金童将其创作定位为“万物皆可诗”的高级阶段,这一评价点出了沈浩波诗歌理论的核心价值。然而,是否所有读者都能认同这种“万物皆可诗”的理念,仍然存在争议。部分读者可能认为,诗歌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加工,而非完全依赖即兴和直觉。
4. 诗歌的社会功能:推动中国诗歌发展
沈浩波不仅是诗人,还是出版人,他通过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这种双重身份使他能够通过出版平台推广优秀的诗歌作品,影响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侍仙金童特别提到沈浩波“实实在在地在以个人的力量推动着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且效果显著”。
评价:这一评价非常中肯。沈浩波通过出版和推广诗歌,确实为中国诗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努力不仅限于个人创作,还通过平台的力量推动了整个诗歌生态的繁荣。这种实际作用使他在当代诗歌生态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5. 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与深刻
沈浩波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例如,《桂花的香味》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红尘往事》则以一种近乎禅意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执念。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评价:沈浩波的诗歌情感表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也赋予了诗歌更高的艺术价值。
6. 诗歌的哲学思考:生命、死亡与真理
沈浩波的诗歌常常涉及生命、死亡、真理等哲学主题。例如,《在圣方济各圣堂前》通过对宗教的反思,探讨了真理与欲望的关系;《我决定成立一个国家》则以一种荒诞的方式,揭示了权力与奴役的本质。这些作品展现了沈浩波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评价:沈浩波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他通过对生命、死亡、真理等主题的探讨,赋予了诗歌更高的思想价值。这种哲学思考使他的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思想探索。
7. 诗歌的创新性:打破传统与实验精神
沈浩波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他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束缚,追求更加自由、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消失的诗》通过对平庸诗人的讽刺,揭示了诗歌创作的本质;《漂亮男人》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天才与平庸的关系。这些作品展现了沈浩波诗歌的实验精神和先锋性。
评价:沈浩波的诗歌创新性确实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也是对诗歌本质的重新定义。然而,这种创新性也可能导致部分读者对其作品的接受度存在分歧。
总结
沈浩波的诗歌在内容、形式、理论贡献及其在当代诗歌生态中的作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功能。侍仙金童的点评准确抓住了沈浩波诗歌的核心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沈浩波的诗歌确实在内容、形式和理论贡献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如何在保持先锋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艺术技巧,可能是他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
总体而言,沈浩波的诗歌创作和理论贡献使其成为当代中国诗歌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级人物。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内涵,也通过出版和推广推动了整个诗歌生态的繁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