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炼诗丹炉 > 正文内容

品读伊沙《中国诗歌扳道夫》诗集51-60首

侍仙金童3年前 (2022-09-16)炼诗丹炉260

《每天的菜市场》

 

我悠然

出现在

菜市场的人丛中

 

这是每天的情景

生活的具体

内容

 

我已掌握

讨价还价的伎俩

和小摊贩周旋

 

那是和劳动人民

打成一片

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脸红脖子粗地

与人吵架

有时也当看客

 

渐渐地

便熟悉了市场

我发现卖菜的

 

最怕收税的

而收税的在与

卖菜的和卖肉的

 

打交道时

态度不尽相同

这是为什么

 

这是人性的

太人性的

卖肉的手里握刀

 

(1995)

 

生活中寻找诗意,农贸市场同时也是诗的藏身之地,它躲在卖菜的身上、它藏在卖肉的身上、它藏在税官的身上,伊沙只需稍加组合,诗意便现出原形。

 

 

《庸俗的诗》

 

一对少女在谈论减肥

我在庸俗地偷听

 

她们

为这事困惑

她们困惑的根本

在于如何减掉

腹部的肥

而不是

胸部的

 

这个下午

我是在行进的

公共汽车上偷听到

前排中她们的谈话

感到生活

真实而美好

 

那一刻我是真诚的

想抡一首庸俗的诗

 

(1995)

 

没有哪个大诗人舍得放下身段,写自己偷听女人聊女人的事,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本身就是庸俗的。伊沙用一首庸俗又不庸俗的诗,证明自己是高于大诗人的,因为素材本身并没有庸俗高雅之分。

 

 

《观察》

 

我看见

三个轮子的

汽车在跑

只有

三个轮子

在转

另一个轮子

是备用的

背在后面

不转

也许还有

一个轮子

在转

我看不见

 

(1995)

 

无用之诗如何写?这是一个范文。无用之有用,我也写过:“被褥为什么是长方形,而不是椭圆形?”。宇宙深处看地球,也是无用之物。

 

 

《警示录:一部黑白电影的分镜头叙述》

 

特写:一张少女的脸庞

那灿烂的脸上

她的嘴在欢呼

喜极而泣

中景:十个或更多的

少女在欢呼

纤长的手臂举起

伸向某个方向

远景:更多更多的

少女构成一片

欢腾的海洋

海浪朝着一个人

激荡

特写:小胡子

左分头

阿道夫希特勒

此刻的表情

像一名

正在发功的气功大师

 

(1995)

 

伊沙的诗写手法层出不穷,这是最难坚守的,时时刻刻想着诗,时时刻刻想着变,挥洒自如。

 

 

《等待戈多》

 

实验剧团的

小剧场

 

正在上演

《等待戈多》

 

老掉牙的剧目

观众不多

 

左等右等

戈多不来

 

知道他不来

没人真在等

 

有人开始犯困

可正在这时

 

在《等待戈多》的尾声

有人冲上了台

 

出乎了“出乎意料”

实在令人振奋

 

此来者不善

乃剧场看门老头的傻公子

 

拦都拦不住

窜至舞台中央

 

喊着叔叔

哭着要糖

 

“戈多来了!”

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1995)

 

 

其实很多诗都可以搬上舞台,演绎一首短诗可能比一场大剧效果更好,口语诗在这点也占优势。

 

 

《一个婴儿在梦中》

 

一个婴儿在梦中

露出了微笑

梦见一百只乳房

在他眼前晃

 

一模一样的

一百只乳房

高挂在他的

母亲胸前

 

不似我

同样地梦见

一百只乳房却分属于

五十名妇女

 

这个梦躺在

那个梦身旁

父亲躺在

儿子身旁

 

(1995)

 

奇思妙想来了,有些人忽略了,伊沙紧抓着,层层剥开,一首诗就在里面。梦长大了,梦境不同了。

 

 

《聊天》

 

坐在我对面

正跟我聊天的人

突然走神了

 

他一定是看到了

更有意思的东西

或仅是一闪念

 

坐在我对面

正跟我聊天的人

突然走神了

 

为我侃侃而谈的

一席话制造出空白

像诗中的分行

 

坐在我对面

 

正跟我聊天的人

突然走神了

 

促成我的飞跃

刚才我是在蒙古草原

现在正脚踩火星的表面

 

(1996)

 

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半成品画作第一幅作品《出神》,我起先对着客厅的树根和上面的花盆绘画,画完觉得构图不饱满,就毫无概念思路地加了一块背景,逐渐这个背景被画成一个非洲女人的头部。看着构图还是觉得缺少什么,最后想到楼上喂的虎皮鹦鹉,于是在非洲女人的前额天目的前方,画了一只鹦鹉,并在天目与鹦鹉之间,画了一股冒出的气体形状。《出神》(后改为“诗出有鹰”)的来路,应该与《聊天》差不多是同一个地方吧!

 

 

《不到端午》

 

妹妹在帮我翻译一封信

一位美国诗人的来信

有不少溢美之词

听得我心花怒放

 

“瞧!这一段”妹妹说

“他的意思你就是

中国当代的屈原”

 

“我——操!”

 

“不对”妹妹说

“他的意思你已超越了

中国当代的屈原”

 

“我——操!”

 

最后是坐在对面

沙发上的母亲

“真是这样吗?

那我们今天就给你包粽子”

 

 (1996)

 

估计阅读伊沙这220首诗,我可能要一百多次提到诗就是生活了。这首诗一样明确,诗就是生活的场景,或直接拷贝出来的、或者臆想出来的、或者拼凑组合出来的,总之是为诗意服务的,而且,诗意并不需要那么强烈,甚至只需要一丁点,但力量却是爆棚的。“不到端午包粽子”,看把妈妈高兴的。

 

 

《司机的道理》

 

在一辆出租汽车上

司机跟我讲起

他与交通警察的关系

就是鱼和水的那种

 

“鱼儿离不开水哟”

他还唱了那么

一句

 

这番道理

我不是头回听说

但此次感受颇为不同

此次是由鱼儿

自己说出

 

坐在后排

我看不见司机的脸

只在后视镜里

看见一条鱼

鼓着腮

一串接一串的水泡

冒了出来

 

(1996)

 

冒出的水泡,是水压所致,还是鱼单纯的换气呢?这是诗的留白处,读者可以揣摩。这首诗告诉读者,诗歌的趣味有些是来自互动的。

 

 

《大唐的余光》

 

在长安  粉巷

二层的木楼上

从一个妓女的眼中

望出去  一个日本来的

和尚叫人感到不可思议

他目不斜视地穿过闹市

不嫖  不赌  不闻丝竹

住在一间租来的木屋里

深居简出  玩命抄写

那没完没了的经卷

偶尔与人交谈

也像是在打探

从一个妓女的眼中

望出去  此人的气质

不像和尚像个武士

 

(1996)

 

诗人角色体验,伊沙一会是妓女,一会是和尚,每一个人物,没有一个不是诗人将灵魂注入该肉体,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如果真有上帝,他肯定也是这样游走在世间万物的躯壳里。伊沙眼里,满是大唐余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46.html

分享给朋友:

“品读伊沙《中国诗歌扳道夫》诗集51-60首” 的相关文章

《灵魂杯具诗写伊沙》61-70首

《灵魂杯具诗写伊沙》61-70首

点击下载电子版十年辱骂等于凌迟伊沙 十年辱骂等于凌迟伊沙这样对待一个诗人太不公平坚持辱骂十年的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十年前我也质疑过伊沙个别所谓越过诗歌底线的作品但仅仅是说两句而已没有恶意更不针对人更不会为这事打持久战十年后既然还有一群人在坚持不懈地辱骂伊沙伊沙的作品即使应该批评那也就是他自己...

品读伊沙《中国诗歌扳道夫》诗集201-210首

品读伊沙《中国诗歌扳道夫》诗集201-210首

点击下载《顿悟》 夜深人静做贼一般偷偷潜入他人博客看看我爱的人看看我恨的人退出来时不忘扫掉自己的脚印我顿悟道人活一世来世上走一遭也就干了这点儿事 (2014) 小心思也是能成大诗的,伊沙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徐爷》  大酒加主持令我失声...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十》61-73首完美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十》61-73首完美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上帝的味道 西娃 带着五个6至15岁孩子玩精油,他们每人画了一幅想象中上帝肖像我说,展开想象力上帝是什么味道把与之对应的精油滴在画上瘦高孩子滴了檀香他说上帝像爸爸:高大,可靠一个小胖子滴上生姜,茴香,黑胡椒.….他说上帝是一...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二》21-3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二》21-3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节日 艾蒿 一切准备就绪只有马路边一个还躺在城市供暖的井盖上解冻 新年到!《新世纪诗典》一步跨入了它的第三个年头!在此2013年元旦,我愿将艾蒿新作《节日》推荐给大家——这是一首当代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51-6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51-60首

人在旅途 春树 在同一个夜晚在柏林我参加了两场中国作家的读者见面会居于伦敦的女作家比居于美国的男作家更令我印象深刻首先,是女作家的英语发音更标准,声音更洪亮其次,是之前的男作家那一场我急需喝水不免精力分散轮到女作家这场我已经喝饱了也上过了厕所在灯光下她皱着眉头看着主持人的侧脸苦大...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61-7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61-7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图书馆 青也 走进图书馆,如走进一片墓地每本书都写着一个名字或一篇墓志铭我抽出一本,放回又抽出一本犹豫着,让谁先复活 把图书馆比作墓地,不难,貌似已经成为公共比喻,但是,读一本书就是令其“复活”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