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凤品读韦笳《参观锯木厂》:从指向单一到走向丰富多元
从指向单一到走向丰富多元
——我对吴老师诗歌的预期
作者:石泽凤
这是一个失去中心的时代,(一切都四散了,世界早已保不住中心——叶芝语)也是一个反对抒情的时代。人们都在纷纷告别大词雅句,也在告别凌空蹈虚。在诗歌层面,经过层层反叛,过滤,口语诗以其平民的面孔和先锋的姿态开始异军突起甚或风骚毕现。
吴云驾老师写口语诗多年,这里经历了他艰辛的实践与探索。从最初的指向单一,言语铿锵,到后来的叙述平缓,指向多元。他经历了从个性到“世界性”的一种渐变。
所谓个性,我以为是个人锐度和骨骼的锋芒毕露,其实只要懂得掌握一些言语的技巧和对自我的彰显这并不太难。难得是“世界性”——也就是对世界中的他者包括世界中的自我那种多元的,芜杂的,含混的,言而未名的暧昧部分进行勘探与摸索,以及不动声色的的表达。这种表达因为去情绪化,或去中心化,而显得不那么夺人眼球或摄人心魄,然而却是更加成熟的,内敛的,也是更加贴合生存真相的,这是一种默然的诚肯和幽深的真诚。所以相对吴老师诗歌中那些枪子一般的语言,或跟神对话的高蹈我更爱体会下面这首诗:
《参观锯木厂》
师傅杀猪样系上围裙,戴上口罩
杉木就像多数人,平平常常
被放倒,之后,等着锯断,剖开
一部分可堪大用,装车运走
当檩条,当板材
另一些要么当柴,要么变成锯末
机器的轰鸣声总能掩盖一些
骨头改变形状的过程
一棵树就这样分开,消失
走完自己的一生
是的,不得不承认,我就是这样一棵树。无数次被放倒过。而且被放倒的时候,毫无征兆,,无声无息。(被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所遮蔽,而失去自己的声音)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也都是其中的一棵树。但是我们都说不清为何被放倒。是世界的缘故,还是自我的缘故,还是神的旨意?这其中的暧昧性,让人颇费思量,而这才是生活本身。
最后我还想说,口语诗,不只是含义鲜明,指向单一。它完全可以在清晰(人心的理想面目)与混沌(世界的本来面目)之间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创自己的精神风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