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擂台见2》四“仙兆”:李白、侍仙金童
《诗歌擂台见》二期之四:“仙兆”
守擂:李白 攻擂:侍仙金童
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算是李白早年最优秀的作品了,开元七年(公元719年),18岁的李白听说渝州刺史李邕喜欢结交名士,并常常向朝廷推荐人才。不愿走科举路线的李白便前往拜谒,希望能得到李邕的举荐。但李邕却因为李白不拘俗礼,喜欢高谈阔论,觉得他不适合做官,便没有推荐他。这让李白非常不悦,他感觉李邕举荐的几个人才华都不如自己。李邕之所以不举荐自己,是因为他和凡夫俗子一样,看不出真正的人才。于是在临走时写下这首诗反唇相讥。
词句注释
⑴上:呈上。李邕: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一说鄂州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
⑵抟(tuán)摇:乘风。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沧溟:大海。
⑸恒:常常。殊调:特殊论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闻:一作“见”。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诏尊孔子为宣父。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⑼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 [2] [3]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2]
我也选一首自己18岁的习作,跟李白拜谒李邕差不多,我是听父亲说他大学同学台德谦喜欢写诗,于是去金寨伯父任教的学校拜见,呆了数日回家后创作得来。这首诗获得过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当然那个年代很多诗歌奖很多都是醉翁之意不在诗的,不过不影响这首诗的质量。李白18岁写了《上李邕》,最闪耀的其实是他的想象力支撑起的浪漫主义情怀。鉴于此,我再找一首同样是早期的习作来PK,《宇宙天书》略晚于《养诗》约一年时间。
养诗
曾经去过合肥也
去过金寨。
眩目、
澎湃,
大坝的气势分外。
不为欣赏异乡情,
拜访,
诗人浪漫的情怀:
以诗为屋、
以诗为菜。
做诗人、
做李白、
做彩霞地覆盖。
十八岁的习作嫩点,
但是,
能将灵感捕快。
萌芽不惧败。
阳光啊!
刺透叆叇。
生活中我有点古怪,
园中没有花草,
另有钟爱。
宇宙 天书
宇宙,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出版的绝对正版的天书。
星球、星系,
是因有了光才得见的密布的字词。
永恒,
是这本天书的书名。
神秘,
是天书每一页都设置了的诱惑读者的悬念。
时间,
是天书记录页数的页码;
空间,
是天书布字的田格。
渊博,
是你之所以成为权威出版物的佐证;
深邃,
是读者为之追求的源动力。
生死,
是天书的内容概括;
爱,
是天书的中心思想。
生命,
是天书中穿插的绿色诗篇。
爱情,
是诗篇中回味无穷的美韵。
天书,
没有开头;
天书,
没有结尾。
天书,
用爆炸来不断修改字词;
天书,
用引力来不断重新造句。
天书,
用微观和宏观来排版;
天书,
用有形和无形来打印。
天书,
阅读它最好的方法是想象;
天书,
理解它最好的途径是参考<<人生>>这本辞典。
天书,
用有声、有色、有味来调教我们的肉身;
天书,
用无声、无色、无味来导引我们的灵魂。
在无穷大的天书之下参禅,
人类与动植物的所见定是不同。
在无穷大的天书之下悟性,
一个我读得如此孤独。
综上:李白《上李邕》以今日眼光看只有7分,另18岁加1分,另因李白的想象力处于所处时代的巅峰加一分。9分!我的两首单首不足9分,合力凑个9分不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