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擂台见》之五“死亡”:臧棣、伊沙、南人、侍仙金童
《诗歌擂台见》之五“死”(纪念):臧棣、伊沙、南人、侍仙金童
本期守擂诗人:臧棣,1964年生于北京。199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代表性诗集有《燕园纪事》、《宇宙是扁的》、《慧根丛书》、《必要的天使》、《情感教育入门》、《沸腾协会》、《臧棣诗选》等。曾获《南方文坛》杂志“2005年度批评家奖”、"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2007)、《星星》2015年度诗歌奖、扬子江诗学奖(2017)、人民文学诗歌奖(2018)、第四届《钟山》文学奖诗歌奖(2019)、第二届“安诗歌奖”、《十月》诗歌奖(2019)等奖项或称号。先后应邀参加德国柏林诗歌节、墨西哥国际诗歌节、德国不来梅诗歌节、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美国普林斯顿诗歌节。
《詹姆斯·鲍德温1死了》
臧棣
雪下得太少。这孤独的
征兆已持续多年,默默的
像一种神秘的仇恨
所以一旦大雪突降
死就要被祭奠
还必须是与它相克的肉体
必须构成过一种伟大的
阻碍。死最渴望的
是它曾不得不忍受过的肉体
詹姆斯·鲍德温的肉体
在雪光的映衬下,是合格的
他看上去比死还要气派些
一个丰盛的栖牲品
他在雪中变得乌黑,而后
雪在他的精神中变得乌黑
1987.12
1.詹姆斯·鲍德温(JamesBaldwin,1924--1987),美国小说家。
《"诗人,请将我擦去!"
——痛悼张书绅先生》
伊沙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书•司马迁传》
一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每稿必复
在稿末
用铅笔
写下意见
以方便作者
用橡皮擦去
另投他处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像一位
免费授课的
家庭教师
帮我度过
最艰难的习作期
惟一一首的发表
有他改过的标题
三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宣告我诗的出道
《飞天》1988年10月号
《大学生诗苑》栏目
一半篇幅给了
《伊沙诗抄(10首)》
那是史上最隆重的
一次发表
将"诗抄"——这在当年
只有烈士才会享有的待遇
给了一位在校大学生的
口语诗
四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像真正得道的活佛
给诗歌的信众摸顶
摸过后来的朦胧后
摸过后来的第三代
摸过后来的后现代
摸过中国诗歌铁军
超过一大半的将帅兵马
他才是中国诗歌黄埔军校校长啊
偏居兰州
庙小神大
五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我曾怀着朝圣之心
想要拜见他
2002年我们一家人
到达兰州
就是想见他一面
同样蒙恩于他的
老友唐欣告知
先生几近失明
已经谢绝访客
我也只好放下
六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我想让他
为我骄傲
曾有其他
扶我上战马的人
对我的后来
颇有微词
大有意见
甚至引我为耻
而他始终
未吐一字
不论夸还是骂
而我总觉得
他坐在黑暗中
用失明的双目
一直在望着我
七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在后来
又做了我做
编辑的老师
教会我奉献
而不索取
但是与之相比
我还是得到太多
只有想到他时
才会深感羞愧
好在前路漫漫
我还可以
继续奉献
熊熊燃烧
八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
命如其喜用的铅笔
留在我们的诗稿上
默默地对我们说:
"诗人,请将我擦去!"
(2017)
《外公,民国范黄包车夫》
南人
每次讲起
在上海滩
拉黄包车的故事
他就两眼放光
想想也是
那可是他的黄金时代
他讲给我听的所有故事中
印象最深的
是他们拉黄包车的乐趣
那时候大上海流行旗袍
车夫们时不时会碰上富家小姐
运气好的
还能拉上电影女明星
她们穿的旗袍
口子裂到了大腿
让人眼馋得要命
后来终于想出了点子
就是她们上车以后
专把黄包车往顶风的地方拉
大风一来
突然撩起旗袍
赶紧回头偷看
遇上特别漂亮的
就往桥上拉
上了桥顶
假装压不住车把
手上突然一松
女客人仰马翻
于是一边连声道歉
一边饱餐眼前春光
稍微懂事后
我觉得外公简直是流氓
可他每次跟我讲起这些
总是津津乐道
唾沫星子乱飞
仿佛从乡下重新回到了上海
我也是在他一次次的回味中
理解了上海滩一位黄包车夫的幸福
自打外公去世以后
每当听到旧上海的歌曲
我总会想起他描述的场景
每当看到上海滩的电影
我总会情不自禁地
在画面中寻找一位黄包车夫
在周璇的电影里找
在阮玲玉的电影里找
在汤唯的《色戒》里找
在张曼玉的《花样年华》里找
找上海滩的一座桥上
黄包车翻倒旗袍翻飞的现场
找一个民国的黄包车夫
找一个比我们早两代
从苏北乡下进城打工的农民
以及他解放前一直乐在心里
解放后偷偷给我讲了许多年的
美丽春光和穷人的幸福
2018-10-13
《在奶奶的墓旁》
侍仙金童
你的奶奶或许健在
那慈祥虽衰退的目光
让人难望那温暖
独自追忆 独自怀想
或许因为奶奶疼我
或许因为共栖一方
这些何需追究
我要去奶奶的墓旁
伤心的小道延伸到墓旁
奶奶的思念在坟头发芽生长
一群小鸟从草丛中飞出
奶奶呀
我知道
那都是您的日思夜想
1990
随机选诗随便聊:詹姆斯·鲍德温卒于1987年12月1日,臧棣应该是有感而创作此诗,当年臧棣23岁,但他把这首诗当作自己的代表作,说明它在臧棣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詹姆斯·鲍德温比臧棣大整整40岁,他们之间应该没有任何现实中的交集,臧棣之所以会赋诗祭奠一位大洋彼岸八竿子打不到的外国人,肯定有某个点触动了他,是詹姆斯·鲍德温参与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过臧棣,还是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父子关系的主题让臧棣产生共鸣呢?但是通览全篇,没有只言半语的表述,这很奇怪,作为对亡者的祭奠文章,无任何触动的点,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悲了,这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没有触动就大笔一挥创作,情绪感觉是容易牵强附会的,也必然会跌入空洞的抒情。
“雪下得太少。这孤独的/征兆已持续多年,默默的/像一种神秘的仇恨”,在未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陡然来这一句是突兀的。即使把标题里出现的死作为铺垫,雪也下得没什么诗意。是否要领悟“雪太少”、“孤独的征兆”、“神秘的仇恨”,必须先了解詹姆斯·鲍德温一生再来阅读呢?如果这样的话,这首诗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是悲其孤独吗?是仇恨詹姆斯·鲍德温的境遇吗?如果“雪”、“征兆”、“仇恨”是有内在联系的,那这种语言表达衔接是不紧密的,也就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在一起的。诗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跳跃,但那是建立在有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的,用词是要有助于多个意象组合的合理性。
“所以一旦大雪突降/死就要被祭奠/还必须是与它相克的肉体/必须构成过一种伟大的/阻碍。”前面写雪下得少就是孤独的征兆,那么以此推理,雪下大了应该是摆脱孤独的征兆,按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父子关系的主题来看,那就应该是父子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失而复得不再孤独的征兆,臧棣用了“死就要被祭奠”,意思就是死让詹姆斯·鲍德温不再孤独,继而用自己的肉体祭奠或者叫报答让他摆脱孤独的死,肉体还“必须构成过一种伟大的/阻碍。”,古文难懂,但是臧棣硬生生把白话文搞得比文言文还难懂,我很纳闷,臧棣到底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是表达自己听闻詹姆斯·鲍德温去世让自己逻辑混乱了吗?此时,我倒是很想看看臧棣是如何写自己亲人失去的诗歌,因为臧棣对一个外国八竿子打不到的毫无瓜葛的人都如此感情真挚地赋诗祭奠,那写亲人离世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啊!“大雪”、“祭奠”“相克的肉体”、“构成过伟大的障碍”,这些词汇传达出来的情感白扯而空洞,按理说,23岁应该是口齿清晰的年龄,大学教育也没有专门培训脑筋急转弯的课程安排,怎么会让人脑子思维打结呢!老实讲,读到臧棣的诗,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被传染打结了!本来阅读诗歌是愉悦灵魂的事,结果臧棣给了好一顿折磨。真是“所以一旦臧棣突降/诗就要被祭奠/还必须是与它相克的臧棣理论/必须构成过一种伟大的/阻碍。”
“死最渴望的/是它曾不得不忍受过的肉体”,这句臧棣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情感?死亡一直想吞噬詹姆斯·鲍德温的肉体?映射詹姆斯·鲍德温生活的时代对他的神秘的仇恨吗?语言过于隐晦,诗意将无处扎根。
“詹姆斯·鲍德温的肉体/在雪光的映衬下,是合格的/他看上去比死还要气派些/一个丰盛的栖牲品”,这句感觉是臧棣站在死神旁边,附和死神的认可。“他看上去比死还要气派些”,大概臧棣见识过气派的死,这真是瞎扯的遣词造句。臧棣不是在写诗,而是把各种已知的词汇按照自己的重新定义任意组合,结果一切都混乱起来。“一个丰盛的栖牲品”,这一句毫无分量。
“他在雪中变得乌黑,而后/雪在他的精神中变得乌黑”,唯一一句有点诗意的,但由于前面毫无铺垫架构错乱,导致这句稍微有点诗感的句子毫无存在价值。“臧棣的诗在雪中变得乌黑,而后/雪在臧棣的精神中变得乌黑”
其实通篇也能感觉到臧棣在打磨斟酌每一个词句,但是由于他整首诗的架构思路不合理,常识性的规矩都没有,加上缺少基本的语感,所以即使他手握珍珠,也无法串出项链。这个毛病,大概是朦胧诗派和翻译体的杂交病毒造成的。老实讲,看完臧棣的诗,我的一大批脑细胞都跟着詹姆斯·鲍德温跑了!这首诗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收获,在阅读伊沙和南人的作品时,我能够产生共情,在诗歌技艺上也有收获,而臧棣的诗只能烧脑,也许这首诗真的是臧棣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所以他要在读者的大脑里再舀一堆脑汁去弥补自己流失的。所以,坏诗无异于杀人!
上面的文字是我昨晚11点多写到12点,大概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今天早上醒来还有昨晚阅读解析时的胸闷头痛作呕的生理反应,这不是为了贬低作品臆造出的虚假反应。我现在都不愿意再看昨晚的文字,我怕再读或修改会重新让这些生理反应反刍再现一次。臧棣这首诗,通篇除了“牺牲品”、“肉体”、“祭奠”、“孤独”“死”跟詹姆斯·鲍德温的死有一丁点关联,其他的“雪”、“征兆”、“仇恨”、“障碍”、“合格”、“气派”、“雪光”、“乌黑”,与詹姆斯·鲍德温只有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关系,这些词能向读者展现一个什么样的詹姆斯·鲍德温?臧棣通过这些词汇,能够表达出惊闻小说家詹姆斯·鲍德温去世自己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这首诗阅读下来,第一感觉就是作者基本的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具备,诗歌的天赋更不存在了,所谓的写作冲动更像是刻意为之,为了表现出对大洋彼岸小说家逝世有一种世人少有的体感,像雷达或地震检测仪的精密度,别人没有感应到,臧棣接收到了小说家离世的震感,他这台仪器更高级。写一位逝去的人,基本要素是必须要有的,不能通篇没有詹姆斯·鲍德温,而是臧棣个人挑选的不达意的词汇堆积起来的臆造品,这个臆造品有什么价值够格摆上詹姆斯·鲍德温的祭台呢?作为读者我也很努力地将这些不达意的词汇按照臧棣的逻辑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对逝者的哀思也好褒贬也好,结果都是徒劳,因为雪花还能捏个雪球,这些不达意的词汇什么图案也捏不成形。
这绝对是一首失败的作品,给5分都高了,给1分也不好意思,3分。总分十分可以一分分扣,没有真情的写作冲动为制造冲动而冲动扣一分,标题取《詹姆斯·鲍德温1死了》(就算是一条狗死了,你用这个标题也很冷血,甚至会招来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痛骂,别说这样写会招文人骂了)过于随意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扣一分,通篇没有詹姆斯·鲍德温半点影子看来在臧棣眼里他是死得很绝半点不留,这是对纪念对象生平的不尊重扣一分,遣词造句的基本功缺乏扣一分,思想情感表达含混不清扣一分,通篇诗意全无扣一分,因蔑视与读者建立互通渠道造成读者感觉作者用词有对逝者不敬的嫌疑扣一分,留点面子不扣了,扣七分得三分,这也应该是詹姆斯·鲍德温对这首诗的亮分。我想到了最近读到的一句诗,大意是一个人向空中开了一枪,几十年后,子弹击中了他自己。臧棣这首失败的作品就像这颗子弹,它射向大洋彼岸,结果几十年后击中了臧棣自己。
相对于臧棣,伊沙悼念张书绅先生的作品情感是真切丰富的,这也印证了写作冲动的真实。先生仙逝世人盖棺定论:平凡而伟大。而不是如臧棣所言:“张书绅先生的肉体,在雪光的映衬下,是合格的,他看上去比死还要气派些。”这是什么搞怪悼词!反之,如果臧棣写詹姆斯·鲍德温(假设他是编辑):“平凡而伟大的编辑,每稿必复,在稿末用铅笔写下意见,以方便作者用橡皮擦去,另投他处。”那就能反应臧棣的思维正常了。一个正常人是不会在悼念场所胡言乱语的,这是起码的礼节问题。如今,我们貌似尖酸刻薄地评价臧棣,并没有失去基本的礼节,因为评价是对诗负责而无需对人负责,是对诗神负责而无需对诗人负责。臧棣召来了什么样的褒贬,那都是源自自身,外因是因其写作内因而产生的。
通篇能看出伊沙与逝者生前是有交集的,逝者是有恩与伊沙的,所以伊沙在创作时完全不需要像臧棣那样生拉硬拽一些词汇来凑整,只需要把事实经历摆放出来即可,让诗意在事实中自然呈现而不需要刻意制造诗意。而臧棣在悼念詹姆斯·鲍德温时,连刻意搜集逝者的生平这个环节都省去了,写悼念诗作无任何评价你写它作甚,蹭点文气吗?
第三段关于“诗抄”的回忆,伊沙在本月磨铁诗会上还提及,说明张书绅先生在伊沙成长成名的道路上起过决定性作用。于是伊沙感概:“他才是中国诗歌黄埔军校校长啊”,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个定论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是像臧棣那样开篇就来一场莫名其妙的小雪,中途再莫名其妙地突降大雪,无铺垫凭空炸雷,有狗尾好歹续个貂吧!
伊沙笔下张书绅先生的默默是先生留在伊沙诗稿上的一句"诗人,请将我擦去!",臧棣笔下的默默像一种神秘的仇恨,凭空就亮出神秘仇恨,这真是臧棣诗中的“雪中的乌黑”!
本期关键是“死”,既然守擂方臧棣写的是悼念小说家的诗,我关键字搜了伊沙的也就选了他悼念恩师张书绅先生的作品,但是搜索南人作品,关键字“死”倒是没有悼念性的作品参赛,于是我大脑搜了一下,想到南人写过自己的外公,可以作为一篇纪念作品,遂录入打擂。黄包车夫的底层生活读者都熟知,但是底层人民的乐不是人尽皆知的,南人通过外公唾沫乱飞的描述,让读者好生意外。南人眼里的牛氓外公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种乐趣并不单纯属于底层人民,那些贵族中产阶级,也有这些人性通达的生活情趣,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南人在影视剧里找外公的影子,就是一种朴素的纪念方式,与伊沙隆重地激昂地纪念恩师不同,但都不造作没有故弄玄虚的地方,这样也就能够让读者自然产生共情。伊沙悼念文中激动的成分是油然而生的,南人在回忆外公时不乏幽默的表述也是自然的,只有真情实感才会有效传导给读者,臧棣远隔重洋地对陌生人的情感本来就是空洞的,所以导向读者时也就天然的无力,加上遣词造句的故弄玄虚,让这种传导更加别扭无趣甚至让较真的读者产生胸闷头痛作呕的真实生理反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样是纪念性诗歌作品,差别一目了然,这也是诗歌擂台见的作用,否则臧棣埋怨读者对他的所谓诋毁时好像他受了多大的委屈,货比货一眼假,难道还有谁赞美臧棣这种诗歌创作方式吗?那可真要为赞美的人准备悼念作品了!
针对臧棣悼念陌生人,伊沙悼念恩师,南人悼念外公,我找了一篇纪念奶奶的,而且从时间上看我的这篇写于1990年,与臧棣的1987年这篇也比较接近,这样也有助于比较。
综上,本次擂台赛亮分如下:伊沙8分、南人8分、臧棣3分(本人陪练)
虚拟人朗诵《诗歌擂台见》之五“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