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诗山》36:从杜甫扯到鲁奖
申明: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否则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十六:从杜甫扯到鲁奖
本来安排下午带李白、玉真公主、疑似杜甫或屈原的杜爱诗,去我老家宁墩转下的,但是他们午休后谈诗兴致不减,想要在今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想从《诗经》一直谈到当代。于是我又泡好茶,不过聊天场所安排到我家楼上,今天天气很好,小晴天太阳光也很柔和,但主要还是我阳台上的绿植能让我们感受到春意,这样才与“春风得意马蹄疾”能够呼应上。
于是打开玻璃门,让阳台前后隔间通畅,在藤条桌上摆放好茶水和果盘。
“今天酒量好像还可以,午休一下现在神清气爽。上午聊了《诗经》,下午往哪个方向聊?”李白落座在藤椅上,舒展了一下身体。
“上午聊完西周至春秋的《诗经》,下午我们就唐诗宋词吧!晚上我们就元明清!明天再谈现当代。”杜爱诗要抢主持位置了,估计他的酒还没醒。
“这样,我们下午就聊下诗圣杜甫,代表一下,元明清的诗基本还是在唐诗宋词的框架里,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就让杜甫代表下,李白兄反正在现场,而且前面已经批判过,就省略。今晚正好伊沙会在甘肃天水有一场诗会直播,我们今晚就跟着诗会谈现当代诗。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新诗虽然相对旧体诗有巨大的突破,我们也省略,因为新诗算起步,真正辉煌的时候就是当代。”因为没有准备,所以我就临时提了这个方案。
“这样也好!现粗略纵观一下中国古今诗歌,如果有需要随时再针对某个文本有特殊贡献的诗人再细谈。”玉真公主考虑问题全面也细腻。
“那你就聊杜甫吧!”杜爱诗做好了倾听的姿态。
“李白在唐朝一共写了三千多首,现存的九百多首,杜甫也写了有三千多首,流传下来的也只有一千四百多首。其实从数量上,清代乾隆皇帝一共写了41863首,当代诗人伊沙也写了三万多首,就连我也写了几千首,我没具体算过几千,估计也超过你们俩了。而且你们旧体格律诗每首字数也不多,所以从字数上看你们也被远远超越了。”
“你当着李白的面这么讲话,不伤人啦!”杜爱诗提醒我。
“没事!没事!他当我面批判我都没事,这算什么呢!再说有些是没可比性的,换位实战,你们去唐朝未必就能写出三千首,也未必能写出我们的质量。”
“你这样说,那可得在这些天写点出来,毕竟你已经到了金庸的时代。真是一比高下的好时候。”我说话到不担心李白翻脸,但是玉真公主这么说李白能不能坐稳?
“我来等于旅游,又不是长期生活,也没法比,再说写诗不要比,遵循天道,我不会逼迫自己创作的。我在你们旺诗国其实真没写什么诗。我自己都很奇怪。”
“李白兄说的是,诗歌是法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修行不是打架,不要刻意比赛。不过今天就是聊天,我也没有做功课,所以不能当真,哪里不对,尽管开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先我觉得经过千年的蜕变,唐朝的诗歌相较于《诗经》要通俗易懂,从这首看就没有《诗经》里的诗歌那么多生僻字,而且七言相对于《关雎》的四言,表达时空间更足,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容易与读者产生沟通,以当代眼光看,杜甫的七言诗,每一句都与现代语法接近,这也为理论家规范语言提供了优秀的参考值。如果按《诗经》的写法,这首诗可能会成为这个样:‘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窗含岭雪,门泊吴船。’,而且这首诗画面感十足,古代造字,我们可以推断相对于几乎所有外文,汉字是画字不是无意义的纯符号,那么到了杜甫这里,可以说他将中国诗歌也造成了画诗,而不是写诗,这就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也让艺术之间的贯通性张扬了出来,特别是对于绘画及生活浑然不觉的人来说,看到了这首诗就了然于心了,这就又彰显了诗歌的魅力。所以说杜甫是诗圣,确实当之无愧。”
“对仗工整,这是非常优秀的诗歌范文。比我《蜀道难》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要优秀,后生可畏。这也是我和杜甫互相欣赏的点。”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们同而不同,应用时是不是需要加以区分?”杜爱诗插上一句问题。
“这都是诗歌理论家制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实创作时完全没必要细分,你会用就可以了,如何划分就扔给理论家玩去,因为如果按照理论家的分析法,类似这种创作手法的肯定还能再分个七八类,没必要,理论家这种分发只有参考意义,没有实操价值,如果你牢记理论家的教导去创作,就会成为写作机器人,那么你的写作就是被AI取代。你写作就跟写家走,太多诗歌理论家是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所以他们的理论僵硬。我这里穿插一首批判理论家的诗。”
《唯心学法》
一些搞诗词研究的专家
将古诗的遗体或现代诗的活体
搬于手术台
将古诗和现代诗肢解剖析
以此熟悉诗词的结构
熟悉诗词的每一个器官
熟悉诗词的每一根血管
熟悉诗词的每一条经络
为它们逐个命名并归类
我们这些来学写诗的人
仿佛是到了医学院
手里的诗论就是解剖图加概念
专家们要求我们背熟每一个内容
再指导我们来写诗
也就是将一些零乱的器官神经
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技巧
重新组合成一个所谓的生命体
且这种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代代相传
过于注重物质的教学
如现代科学的歧途
可不可以叫它
唯物教法
我写诗的过程
我已确认为是一种唯心的自学法
“中国诗词的美真的无需剖析,再说专家们做了这么多的解析归类工作,到了现代,大学生还不是更热衷西方诗歌么!”作为这个世界的现代人,杜爱诗的问题在同样为这个世界的古代人李白和玉真公主的大脑里就没有形状。
“这一是主流引导问题,大学教育工作者确实意识到西方文明在某些方面是高于中华文明的,但是他们在引导时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地崇洋,让大学生感觉到学习西方诗歌写作方法是洋气的事。另一方面,西方诗歌的创作自由度吸引了大学生,最终浪潮也席卷了整个中国。这种自由度不但是内容上的自由,在表达的语言技巧上也有中国旧体诗甚至新诗都不曾有过的地方。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时髦感,让年轻诗人趋之若鹜。伊沙有一首诗引出了我的思考,我可以把这首诗读给你们听,作为参考。”
《读伊沙<冰献给鹰>》
在第一讲里读到
八十年代伊沙和同学
如饥似渴地读翻译家的译本
伊沙提到:
“我们同学里也分保守的土派
和比较激进的洋派
在大学中文系里读书
你都不是一个如饥似渴地
向外国学习的角色的话
基本上是没有前途的
你休想登上中国诗坛
那时候就是这样的风气
大家都向西方学习
学习先进的方法
来改良我们的诗歌
来改造我们的诗歌
就是这样的状态
到今天为止依然如此”
正好最近读到林徽因的
《中国建筑常识》一段文字:
“虽然,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
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
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
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
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
这种错误观念自然是起于
西人对东方文化的粗忽观察
常做浮躁轻率的结论
以致影响到中国人自己对本国艺术
发生极过当的怀疑乃至于鄙薄
好在近来欧美迭出深刻的学者
对于东方文化慎重研究
细心体会之后
见解已迥异于从前
积渐彻底会悟中国美术之地位及其价值”
综上中国诗坛的崇洋媚外
肯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译文裹挟的思想理论
肯定有进步的一面
对于专注于诗歌写作和理论研究的人
肯定也有醍醐灌顶的冲击感
但是不能否定的是
绝大部分的人是赶时髦
当然这本身也无可厚非
就像现代工业文明琳琅满目的商品
对于常年单色调服饰的
诗歌创作还局限在格律中的国人
必定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就像林徽因所说
当中国人发现了西人建筑的美
西人也同样发现了中国建筑的美
这有点像旅游经典语录
不过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
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所以等中西文化糅合到水乳交融
很多诗人又意识到
原来中国诗歌博大精深
一旦宣传到位解析到位
西人的作品和理论未必占优
那些看见洋妈奶水足就喊娘的
如今怕是又想到还是亲娘好了
毕竟喝洋奶几十年
他们发现还是没有长出
白皮肤蓝眼睛
“你们这个世界是把诗当工具,我们旺诗国是把诗当信仰,这个境界是不一样的。你们这个世界很多人是想借诗出名发财,或者说小点就是用诗泡妞,就连李白在唐朝的时候也不能免俗,他还想用自己的才能去辅佐国君,但是李白也没有自知之明,他的才能并不是治国安邦的才能,我当初推荐他说实话,也是拿不准李白的才能,不过现在看来,既是我看错了,李白自己也看错了自己,其实李白的才能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其他方面即使有也很弱。”玉真公主当着李白的面,也不怕李白难堪。
“公主旁观者清,微臣应当反省!”李白倒是波澜不惊,千岁确实沉稳。
“传说李白兄在唐朝不能参加科举,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多方求人引荐而不得,本来没什么希望却在42岁时突然时来运转,被玉真公主引荐,供奉在玄宗身边做了文学侍从。但是他毫无政治经验,又对政治充满了幻想,发现不被重用后幻想破灭,对皇帝也不好好伺候,常常惹得皇帝以及皇帝身边人不愉快。一蹶不振之下,李白主动向玄宗辞行,玄宗顺水推舟“赐金放还”而已。还说李白兄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有诗仙的一面。但李白这个人也有俗的一面!他醉心于功名利禄,却没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这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杜爱诗有发挥了搜索引擎的监察功能。
“你们说的也不是妄议,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我现在就算有了定日珠,也还是一个俗人。不过你们的议论,我现在也只当是一个旁观者而已,我也经常会反观自己反省自己。”
“永王不服肃宗继位引兵东巡与你写的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也不无关系,这也证明你到了57岁还是没有政治眼光。不过当时政局复杂,涉及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权力斗争,李白和唐玄宗十六子永王也算是站在了唐玄宗的阵营。历史不能重演,也难说李白如果一直在我哥哥身边,或许就没有安禄山兵变和太子李亨篡位成为唐肃宗这件事了。”
“我上网查了下,当时江陵长史为高适(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那句广为人知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便是他的名句),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唐肃宗之意,感觉大势不妙,便借口有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了肃宗,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必败之状。肃宗于是设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瑱为节度使,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璘。来瑱曾经任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安禄山叛军多次攻颍川,都被来瑱率军民击退,因此被时人称为“来嚼铁”。可以说,肃宗已经抢先下手,对弟弟永王李璘做了严密防范。所以永王兵败,还在于当年被唐玄宗安排到了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南富庶之地有关,永王缺少政治磨炼,加上被李白兄这样的类似康有为这样的妄人助威,所以最终永王被皇甫侁所杀,李白兄被流放夜郎。”
“旁观者清,你现在当然能够以上帝视角看历史,但是当时我们是当局者迷,不单是看不清局势,也看不清身边人,就像高适,他的行为其实是对先皇的忤逆。李亨身为太子虽然继位有其合法性,但是先皇可并没有这么早就让他继位的意思。所以我们鼓动永王也算是情理之中,不过就是没有卧薪尝胆的忍劲罢了!永王和我们都缺少斗争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不对不对!”李白突然意识到什么:“今天下午聊杜甫,怎么又扯到我的身上了!回归正题!回归正题!”
“哈哈哈哈!”大家不约而同起了笑声。
“不要太正式了,这样才有诗歌精神自由精神,如果说杜甫其他都不能讲,那么等于是说写诗就必须讲格律平仄的古体诗要求一样,那不行,我们只是借杜甫谈诗,并不是要说杜甫这一个人,既然是借杜甫一用,那么扯到李白兄身上就不足为怪了。再说谈李白兄流放夜郎的事也很有现实意义,因为现代社会里,也有很多妄人,譬如康有为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假传圣旨吸金,过着奢靡的生活。当代的北岛、徐敬亚,也差不多有些雷同,他们都是醉温之意不在诗,而李白好歹在诗歌上还是有成就的。北岛不过是借诗借运动过上了衣食不愁的生活,这点比康有为假传圣旨强点,不过他和李白的支持先帝十六子又不同,北岛是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投靠了外人,甚至叫外敌,这就让人难以启齿了。不过就如李白所说当局者迷,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追随北岛,为了北岛在网络上真情表白甘坐一条狗的。其他方面我不想谈,但从诗歌水平看,正如金庸《屠名祭诗》所说,北岛的诗歌不具有时代指导性。”看来杜爱诗搜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不过看来他平时也爱琢磨历史事件和人物。
“好!我们还是回到杜甫诗歌吧!”玉真公主喝了口茶。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个人感觉唐朝诗歌相对于《诗经》,已经算是口语诗了,虽然还是讲究格律平仄,但是语言有通俗化趋势。所以这首诗就算当代人刚接触诗歌也能够看懂个大概意思。尤其是第一句‘国破山河在’经典,杜甫将国与山河的概念做了区分,国是人的国,也就是说国家概念是以人为基础的,而不在山河,就像现在常说的昂撒人,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是按照传说而言,他们虽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国土,但他们却有以人划分的虚拟的国,传说他们意欲掌控全世界。不延展说,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这个意识,已经很了不起了。一首诗高级到什么程度,是与诗人的意识高度成正比的。其他的‘城春草木深’等等描写,还是在这个意识之下的普通描写,不过也很有特点,有现代影视常说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跳跃留白都恰到好处。而且镜头由远及近,从山河到城到草木到花到鸟到家书,最后聚焦到发短不胜簪。所以杜甫能获诗圣美誉,实实在在是开创了很多诗歌技艺的范文,首创性原创性古往今来都是位置显赫的。”
“如果是现代口语诗如何表现战争呢?”杜爱诗的思维可以看出他对于创作是蠢蠢欲动了。
“按伊沙事实的诗意理论,最好是参加战争的人中有口语诗人,这样他就能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件中提炼口语诗,那样的诗才具有事实的诗意,而不是像我们看着手机写战争,这也是他新诗典广罗人才的初衷,就是在各行各业都培养口语诗人,这样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视角创作,按事实的诗意理论创作,最终汇成清明上河图一样具有历史价值的巨篇,所以《新诗典》最终成为当代《诗经》是很具可能性的,这取决于编选家伊沙的视野,所以他选诗虽然有些我也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但我认可伊沙的视野,所以碰到这样的疑惑,我也会保留看法,因为过段时间或者过几年,我的意识有跟上理解的那一天。我认为伊沙是当代综合实力最强的那一位,够得上中国诗歌领航家的称号,是无人能及的。”
“你总是提到伊沙,我搜了一下,他好像也参加过北岛那次的运动,为什么你对他们二者的看法却不同?”这个问题肯定来自我们这个世界,而绝不会是李白、玉真公主的思考兴趣所在。
“就跟李白追随永王失败后被流放被世人咒死,反而让李白名满天下流芳百世的放大效应一样,北岛和伊沙的名气也有这个运动的放大效应,但是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北岛的诗歌才气与名气不符,而伊沙虽然受到影响也有被流放的意味,但是伊沙相对于北岛,他是爱诗歌胜于爱运动的,所以他在这次事件后反而让他能够静下心来回归诗歌的正轨,他不仅是自己的扳道夫,也成就了他中国诗歌扳道夫的历史使命。”
“我搜到了杜甫写李白的最后一首诗,而且注意到李白传说的死亡正是在第二年,是这首诗创作的第二年,也是李白流放夜郎获得特赦的第二年。”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我还没机会看到呢!那时不像现在有网络,恨不得这一秒发生的事下一秒就能知道。如果我不是因为定日珠去了旺诗国,或许再过几年还能与杜甫见面,那就能看到这首诗了!”
“有传说你是骑鲸捉月淹死了,有说你是病死在安徽当涂,到底哪个是真的?”杜爱诗摸着脑袋看着李白,希望得到答案。
“这重要吗?我现在不就在你们的面前吗?玉真公主和金庸都在旺诗国见过我,你们现在也能看到我摸到我,我偏要编个故事说为了流放夜郎国的事不会再次被运动提及,我是故意请当涂的谷家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没必要,这件事有争议还好点,就像你们这个世界的有争议的诗人,越是有争议越有可能让故事流传下去。所以我这个知道真相的人,也不可能告诉你们真相,你看即使真相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仍然会有质疑,那我何必解释呢?”
“从这首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以看出,当时李白的处境的确还是有隐患的,虽然李白兄获得特赦,但是指不定哪一天翻旧账的日子还会到来,我们中国历史这样的案例太多了,也许李白兄骑鲸捉月得到定日珠才是上天对你的眷顾,也让你绝尘而去义无反顾,再说旺诗国也正是李白兄的理想国。这个世界人人对你喊杀倒是让你的名声远扬了,不过这些虚名相对于旺诗国的实实在在的对诗歌的尊重,倒也没那么重要。所以面对批判,李白兄也看得开!”杜爱诗找出诗,我也不能忽视,再说很应景恰当。
“我搜到了杜甫的《望岳》,不如你们聊聊这首诗,这首我们读书时学过,你讲解下我还有个比较。”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用批判的眼光看,‘齐鲁青未了’这句太跳,按照现代语法说这句缺少必要的结构模块,虽然释义是‘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但是也很牵强,因为‘齐鲁青未了’哪里隐藏着‘走出可见’的意思?‘青’怎么就是‘峰顶’了?用‘青色’借代‘峰顶’也不是最佳的。‘造化钟神秀’的‘钟’是‘集聚’的意思,如今我们几乎用不上这个意思入一般语境里了。一个词的运用,有些是名人开头用然后沿用下来,而一个词应用的废弃,逐渐被时代遗忘,往往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古代先贤造了数万汉字,虽然辛苦,但最后也是完成了历史记录的任务后也就该退出历史舞台就自然退出了,并没有值得留念的地方,所以中央台有个歌曲还在歌颂中国汉字的生僻字,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倒退,不应该宣扬。这首诗若要叫好就是从‘阴阳割昏晓’开始的,这个‘割’用得好,虽然‘阴阳’是无法隔开的,所以这个拟人修辞‘割’的运用是有技巧的,也是具有诗性的,这和李白兄的浪漫主义很吻合。最好的是这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如果翻译为‘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就失去了其中蕴含的诗性美,应该是杜甫看到眼前泰山的美景,仿佛升腾的层层云气荡进了自己的胸膛,归鸟回旋,一下就飞进了‘我’瞪大的眼眶里。前面的翻译是泰山景色单一的运动,后面的则是一种互动,是杜甫整个身心被泰山景色调动之后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这也是杜甫诗歌作品高级的地方,如果简译出来,就没有抵达杜甫的用意,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就没用了。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名句,有着气吞山河的壮阔感。所以李白兄与杜甫心心相印是因为他们诗歌中存在的同频共振。”
“你的观点我们在读书时老师从来没有提及,我们的教育几乎没有一丝质疑声的生存机会,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确实死板僵化。”我虽然信口胡诌,但质疑精神还是让杜爱诗感觉到了的。
“杜甫的诗确实很有辨识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确实不假。”李白感慨道。
“这是宋朝陆游的诗句,李白兄怎么知道的?你可是唐朝诗人啦!”杜爱诗抓到个点,一下扯起来。
“只要我想学习,几乎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我能一秒时间甚至不用花时间就去任何地方学习数年,你的思想可得放开了,千万不要死板僵化啊!”李白这么一说,我怀疑他这几天是不是抽空在研究我们这个世界。
“其实杜甫的诗李白兄讲讲最合适,因为你们认识,而且你们也诗味相投。”写诗大家一道写自然好,但是他们不配合我也没辙,谈诗谈杜甫其实李白主讲也是最好的,但是我看李白也没这个意思,所以就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冒充大尾巴狼,我的观点就是不要怕出错,出错改就是了,改一次下一次就不会错了,这样错个千八百次之后,错误率不就低了么。写诗我的观点也是这样,千万不要怕写不好,一定要敢下手,大不了没写好再写就是了,又不杀头。别人觉得这是不要脸,其实等我不再犯错误的时候,他们就没机会和我对垒了,因为那时他们在我面前出错的机会就多了。是不是这个理?
“我虽然认识杜甫,但未必有你们这个朝代对他的理解深,毕竟他的诗流传千年到现在,已经有很广泛又深入的探讨,有些信息是我在唐朝也未必知晓的,所以还是你们谈,你们结合当代诗歌发展谈更有现实意义。”
“那金庸就谈谈杜甫的《石壕吏》,起码我读书时背诵过,你谈起来我还有心理准备。”杜爱诗现在学会出题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释义就没意思了,你都会背了是吧?而且意思也不难懂。我谈还要有一点现实意义,那就是我觉得杜甫在今天,可以凭借这首诗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而现在很多获奖的诗人作品写得不但难读懂,而且缺少这种人文关怀。譬如臧棣的《诗歌植物学》,很像古代那些造字的工匠,我说的像只是指臧棣写诗像造字的繁琐,并不是指造字遵循的章法,臧棣写诗是那种不顾读者阅读感受的粗制滥造,就跟造字匠造了九万多个汉字一样,完全不顾后人记着累只顾自己耍得痛快。他的《诗歌植物学》所有作品加一起都不如杜甫这首诗更配得上鲁迅诗歌奖。所以从臧棣诗歌制造工艺看,他这是开历史倒车,作为北大教授这是做了一个极不好的示范,居然毫无自知之明,还参赛拿奖。”
“这首叙事诗相对来说诗性还是弱的,因为它的重点在叙事,而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叙事又不能过度诗化,或者说诗化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叙事诗现在逐渐被划分为散文诗。我说的对不对?”杜爱诗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如何划分不重要,如果你是诗人,就算你写小说,也会有很多诗性在里面,如果你不会写诗,那么你写的诗很可能只是一个小小说。总之不要分类,写就是了,分门别类的事让闲人干去。”玉真公主虽然发言了,但是这个观点好像是我一直强调的,看来玉真公主是认同我的观点的。这样也好,如果分歧太大,估计谈诗论诗也会不欢而散。
“既然你说杜甫比臧棣更应该获得鲁迅文学奖,那你就选一首臧棣的诗谈谈。”李白提出建议,看来他对臧棣的兴趣比杜甫还要高些,看来还是批判比较吸睛。
“好!那你们还是把电脑拿上,在我网站搜‘《诗歌擂台见》之六“爱情”’,你们看看臧棣是如何用现代语言花里胡哨地打扮他的诗的。”
臧棣《爱情植物》
不像。不像。但露水的拇指
(上来就一句不像,不像什么?不慌看后面有没有答案。露水的拇指,一个比喻本体物象喻体意象,两个画面重叠是否准确且往后观,拇指?为什么不是最常用的食指?)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一个女人的拇指)
的确正向下按着
(向下按,露水滴下来用按增加了力度,有没有加力的必要?且看诗的走向获知答案。)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调情进行中)
我绿色的胸脯。我的背部
(原来是按胸脯,那么这个按就不应该是一个拇指,而应该是食指,但也不对,因为一个指头只能做到点,只有五个指头同时施力才能称为按压。而且既然是要增加雨滴的力度,一个指头肯定不及五个。我的背部,指什么?是一块草地?一个院落?且继续阅读寻找答案。)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女人按压“我”的胸脯,继续调情。)
是几只蝴蝶的菜园。
(背部是菜园,那么胸脯应该是前院的草坪吗?如果是乐园,读者可能还会把“我”当作植物,但是这里用了菜园,一下让情况复杂了,未知,还得往下看。蝴蝶的菜园,这里有了一点诗意,相对于露水拇指的粗鄙要柔软美好。)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女人最爱“我”的后背,这里是蝴蝶的乐园)
鸟鸣传来,那清脆的发条
(为什么要把鸟鸣比喻成清脆的发条,就是因为钢条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必须在这里加一个比喻吗?过多的比喻会产生过多的意象,为诗增加画面感,但是有没有必要如此密集地使用比喻拟人修辞?“露水”、“拇指”、“按”、“胸脯”、“背部”、“菜园”、“蝴蝶”、“鸟鸣”、“发条”,短短45个字的句子,就有八个物象意象掺杂一起17个字构成的画面,如此高密度,有必要吗?反正没有感受到这些语句带来了什么整体美感,仅仅是看到打磨字词发出的光泽。且往后看。)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女人的娇嗔,或许是发嗲的声音,也或许是温存时各种声音的集合。)
把更多的青草唤醒
(原来发条一般的脆音是为了唤醒青草,鸟用歌声催生万物,有点诗意,但不高妙。)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隐喻“我”私处的青草,唤醒欲望。)
并磨成我们只能认出
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的针。
(鸟鸣还能磨成针,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但又能认出的,针这个意象本来就够突兀的了,“针”与前面的哪个意象能够衔接上呢?拇指吗?露水是拇指,鸟鸣呢是针?形容鸟鸣刺耳?这是在制造奇幻还是臧棣在构思时魔怔了?很奇怪的想象力)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草丛中只可能有这根针了,“磨”你懂的!)
枝权间,黔黑的巢
(臧棣循声仰望鸟巢)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女人的私处)
像一个已经消失了的理想国
(消失的理想国,是臧棣心中的理想国?什么地方让臧棣产生了理想国的联想?就是因为鸟能发射针一样的声音武器吗?还是因为鸟鸣能够唤醒青草?山路十八弯还得几公里长,臧棣这是两句话十八弯,这是在煲一锅意象粥吧!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捣糨糊?)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理想国即“温柔乡”。)
留下的皇冠。生机啊
(哦!鸟巢不是理想国,鸟巢是理想国的皇冠,其实是一个意思。如此分行类似大喘气,故意制造逐行解读的陷阱。)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女人私处形似皇冠的部位,你懂的。所以这里充满生机。)
你注定没有别的替身。
(因为青草被唤醒,所以生机出现倒不突然,但是臧棣再次涂鸦清醒,生机没有别的替身,别说别的替身了,生机现在的替身是个什么玩意?臧棣哪一句点明了?本来物象之上的意象就是想象中的,你再来个七十二变,玩读者吧?一句十八弯,你这是要整死读者的预谋。)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大概是写“我”专情于“她”。)
石头的啤酒肚上
(话音未落,又来两个,物象石头意象啤酒肚,意象大师是有的,但是创造的意象必须要产生意义,这些意象对主题“爱情植物”有什么益处?且继续观察。)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我”的肚皮)
黑蚂蚁的松紧带正提着
阴影的衬裙。我也学会了
(看到这里,忽然发现,臧棣进入爱情植物园后,每见到一个动植物,他都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现实中的物想象出一个他自己世界里的“拇指”、“胸脯”、“背部”、“发条”、“皇冠”、“松紧带”、“衬裙”,臧棣这是细心呢?还是絮絮叨叨碎碎念,我觉得唐僧让孙悟空痛苦不堪满地打滚的紧箍咒,可能就是观音指派臧棣写就的。臧棣愉快地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黑蚂蚁的松紧带,还提着阴影的衬裙,我想全世界就臧棣一个人用意念看到过,并陶醉其间不能自拔。)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我”的松紧带,“她”的衬裙。)
如何把我的手绢递给风。
(我怀疑臧棣在这爱情植物园里,每走一步他都会停顿下来启动想象机器,像手提打印机,走几步就打印出一大堆他心里幻想出来的图片,然后打包等着读者翻看赞美。看着黑蚂蚁就学会了把手绢递给风,这是什么逻辑?这个逻辑倒是和一句十八弯很配套,都属于臧棣创世纪系统。虽然这里的“我”或许就是这个植物园,但是这个比喻也压根没有创造出诗意。如此高密度的画面堆砌在狭小的空间,读者刚有点诗感,立即就被画面的频繁切换搞晕了!臧棣在诗意的创建上过于急迫,恨不得一把就将所有他自以为的诗意全部交给读者,就像一个女人第一次见面就把身体灵魂全部给了男人,她以为男人就懂她的抒情她的诗意了,这真是活见鬼的策略倒霉的爱。)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大概是激情之后的卫生工作。)
阳光的小刻刀
继续着月光没有完成的工作,
在我舒展的身上纹着
稍稍带点色情的图案。
(好吗!这发条、啤酒肚、松紧带,还在让读者犯迷糊,臧棣又掏出了小刻刀,他要直接上带点色情的图案给读者了!短短几行这么多丛生意象,你让诗意在哪里见缝插针呢?在拇指上?胸脯上?背部?发条上?啤酒肚上?松紧带上?手绢上?小刻刀上?一首诗里臧棣掏出来的家伙什太多了,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你是在卖这些东西呢?还是在卖弄什么东西呢?即使家里肚子里有货,也没必要如此铺天盖地地抖落出来吧!能不能吊一吊读者的胃口,等读者有了饥饿感有了食欲再投食呢?)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大概是激情过后的温存。)
而晚些时辰,两只蜻蜓
将它们的项链放在
我的小行军床上。它们在飞行中
做我们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
(应该是指蜻蜓点水在水面制造出的项链,你说湖面是行军床就行军床,反正这个行军床与前面的意象也是八竿子打不到联系的,诗是你写的你说了算。蜻蜓在空中交尾,是你做不到又想做的事,看来“我”从化身有绿色胸脯蝴蝶背的植物园又恢复人形了。又见突兀。)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幻想另一种激情方式。)
夏天最小的屏风
究竟在哪里呢?我听见
两个在美术馆里约会的人这样问。
我不认为他们是见过我后才这样说的。
(蜻蜓交配还要最小的屏风挡一下?约会也需要挡一下?挡“我”,看来“我”是彻底恢复人形了,蜻蜓发现了,约会的人也发现了,而不是站在“我”绿色的胸脯上约会。继前面的蜻蜓上演了爱情主题,这里相爱的人也粉墨登场了,其实蜻蜓在空中交尾与夏天最小的屏风,都是能挖掘出诗意的点,臧棣也触及到了,但是没有展开或者说无暇展开无遣词造句能力去展开挖掘工作,或者是忙于其他意象的营造荒废了该项挖掘工作。)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穿插的情节,或许表现的是爱的羞涩。)
我仰面躺着,像一个被拧下的瓶盖
而瓶子里的药片已被吃光。
(“我”又从人形变成瓶盖,而不是一个药瓶,怪诞,瓶盖下面的瓶身子跑哪去了?瓶子里是春天的药片吗?随着激情流走了?题目是“爱情植物”,“我”本来应该是这一株植物吧?怎么就一会绿色的胸膛、背部的蝴蝶花园、一个人、一个瓶盖?你能不能纯洁点,不要七十二变,你自己会念会解紧箍咒,但不能折磨读者!当然这里可能是作者羞涩地使用了隐喻,激情过后身体被掏空。)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写的是被掏空的“我”。)
我也可以更简单:自始至终
我是你身上的叶子。
(最后“我”变成了叶子,总算切题变回了“爱情植物”,这里可能也暗含一个羞涩的隐喻。当然整首诗也可能就是一个大的隐喻,写的是一个温情激情的场景,但过于隐晦羞涩且物象意象反应之后没有产生美好的诗意。这一大圈兜得,估计臧棣有飞行员的体质,翻滚不晕!你赢了,我们要吐一会。之前逐句品读的疑问,我们也不需要答案了,答案你自己留着吧!我们这些地勤体质的人看不懂也不需要看懂!)
(反复看几遍后二次解读:这里是二合一的特写,“我”愿意一辈子躺在“她”身体上,像一枚叶子,就像并蒂莲连理枝那样的植物。嗯!好吧!虽然有点累,但总算大致看懂了,这个诗实验成不成功产生多大诗意不说,这个实验本身还是值得肯定的。以后臧棣的诗我还是不能轻易下结论,需要反复推敲下去接近他的思路。致敬努力写诗的人,不过写得太晦涩又不高级就没意思了,多少有点为赋新诗强凑整,真诗人不是玩弄辞藻玩弄诗歌,真正的诗歌也不是玩物,这是必须要像绿豆红豆分清楚的,诗歌价值观是要有定论要有标杆的。)
1999.5
“臧棣的诗太小资了!看来北京大学教授真是有钱有闲啦!把一首诗玩得是滋滋冒水,这能与我那些包二奶的小老板朋友们有的一比!风花雪月的,这诗写的真滋润。”杜爱诗发了一颗奶油炮弹。
“那你是没看到如今《诗刊》主编的小资作品《流水》,如果真写得好也不会引发争议,但实在是太水了!诗不配位!我前面说过,你们或许还有印象。”
“这样的诗人如果在唐朝,可能会被处以宫刑。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掌权《诗刊》级别的文职。亲自上阵摸乳、跳艳舞都堂而皇之地在国家级诗歌殿堂登堂入室,那岂不是让外国人都要笑掉大牙么!”玉真公主说的话我信。
“现在听个相声都要反三俗,他写这类诗还能当上《诗刊》主编,这也真是个国际笑话,估计他凭借这点能够名垂千古。”杜爱诗冷笑了几声,倒是少见,看来他是认真了。
“你们说到丢脸的事,倒是让我想起了自己写的一首《比萨斜塔丢人实验》,也是批判臧棣写的。”
“你这么写他们他们会不会告你呢!”杜爱诗提醒我。
“真要告再说蛮!我反正赤脚的也不怕穿鞋的!我也不怕道德审判,反正在我看来诗歌圈子里首先要有诗徳,诗写不好别谈道德。你就算是杀人犯,像顾城那样,只要你写得好我就佩服你,你写得差还在那里参赛拿奖,就要接受大众的评判。你争取到了公众人物的身份,就要接受质疑。你这么一说,我又想到自己的另一首诗《诗徳高于道德》,一并读给你们听下。”
《比萨斜塔丢人实验》
为了验证
鲁迅诗歌奖的真伪
国际作家协会
在意大利比萨斜塔
做一次丢人实验
以重力实验验证
两个鲁迅诗歌奖
孰重孰轻孰真孰伪
当年伽利略为了检验真理
在比萨斜塔做过丢球实验
丢人实验对象
一个是因诗集《诗歌植物学》
获得中国作协颁发了
2022年鲁迅诗歌奖的臧棣
一个是因诗集《你是谁》
获得中国超技巧写作流派颁发了
同年鲁迅诗歌奖的南人
丢人对象就是作者加诗集
高举《诗歌植物学》的臧棣
手拿《你是谁》的南人
一同走上比萨斜塔
第八层的悬挂装置
比萨斜塔下面站满了各国文豪
以及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丢人实验开始
悬挂装置松开
臧棣与《诗歌植物学》
南人与《你是谁》
成自由落体状
实验结果是
南人砸了一个坑
臧棣飞成一条线
不见踪影
后来电话联系上了
臧棣说国际作协这一丢
神奇地让他直接
丢到家了
回国飞机票都省了
比萨斜塔丢球实验
比萨斜塔丢人实验
共同载入人类史册
《诗德高于口德》
真批当代大诗人
太委婉就没效果
对于假大空诗人
讲口德就没诗德
眼里只能有真诗
年龄头衔全撇开
“你这么写,也够损的!不过他们的事更损,损害了诗本身!这是诗人不能容忍的!”杜爱诗笑话我,但也不乏公正处。
“我这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为改变不了这些平庸诗人争权夺利,不过这不是少数人的心声。我不过傻乎乎地写出来了而已!”
“确实!这些人把中国诗歌搞得骂声一片,还好意思拿奖当主编,如果再不骂,也确实如你所说,对不起诗
神了!如果在唐朝,我肯定也会赋诗一首痛骂这种现象的!”李白的话我信,因为他也算干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