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擂台见》之七“植物”
《诗歌擂台见》之七“植物”
《诗歌擂台见》之七“植物”
守擂:臧棣 攻擂:伊沙、南人、金拥军
臧棣《带刺的纪念,或葎草简史》
只有在平原的尽头
才会呈现这样的势头,雨后的大地
就像一张飞累了的深色绿毯;
(修辞应该要为总主题或阶段性副题服务,平原尽头的势头是什么样的?绿毯飞到尽头才会累,这是臧棣这句的逻辑,由平原这头即作者观察点飞到平原“尽头”,于是才会呈现“累“的“势头”,否则就没有这种效果。如此修饰很诡异,合理性值得怀疑,而且如此修饰有什么作用呢?仅仅是为了修饰而修饰吗?从臧棣诗写习惯来看,他确实有这个习惯,就是每一句都要修辞一番,不修辞完成他就不写第二句似的。这种习惯好吗?这不像是写诗的习惯,而有点像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造句,这种写法虽然表面上认真,但是会禁锢诗人的视角,这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视角训练坏习惯。开篇本来读者期望着这一望无际的平原,作者会在这营造的大视野里对诗有个大布局,结果迎面而来的是莫名其妙的好一顿修辞,让读者在这个小迷宫里转悠半天。)
布谷鸟的高音喇叭
过滤着空气中无名的怨恨;
(布谷鸟的叫声用高音喇叭比喻实在是大煞风景,毁坏了读者对雨后平原的期望值。高音还能过滤怨恨,这是什么科学原理?臧棣随意造词然后强加释义的习惯比比皆是,实在是难为读者和词典。而且与主题有什么相干呢?是写葎草的生活环境?葎草生活在飞累了的地毯上,地毯上还有无名的怨气?这是什么鬼葎草简史?一根草的身世被臧棣写得比最无厘头的人间故事还无厘头。如果这种诗写方法得到肯定那就是说值得学习,那么中国诗歌就会开倒车,臧棣派的诗人每一个都要标配一批红楼梦专家似的注释团队。)
概率很小,但一只金蝉
的确把刚刚脱蜕的壳
像接头暗号似的,留在了
五爪龙的掌状叶上。
(蝉蜕挂在葎草五爪龙掌状的叶子上概率很小,一般挂在树上,这在臧棣眼里就是葎草简史的一个章节,它被记录于简史的意义就在于金蝉与葎草有过臧棣臆想出来的接头暗号,于是写作逻辑就建立起来了。但是即使臧棣给他创造的每一个意象画面武装了不容置疑的注解,“飞累的绿毯”也不美呀!高音喇叭的鸟鸣也不好听啦!无名的怨恨也不愉悦人心啦!金蝉与葎草对个暗号也没啥稀奇呀!那么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臧棣到底要传达给读者什么呢?)
不仅如此,那些球果状花序
也像是要挑战你的灵视
能否经得起一场没有其他人证的实战;
(臧棣的确说出了一句话,但等于没说,你说他这说的是什么?是写葎草的球果状花序?人眼看葎草花,还能看出这么个花头!还是没有其他人证的实战?什么实战?为谱写葎草简史制造的一场战争?这无厘头的文字杂耍!)
而有一种自信仿佛源自
它们的味道在内行人看来
也不输顶级的啤酒花。
(葎草花的自信来自味道,自信和味道怎么就自信了?从实战中获胜后体现出来的?葎草花味道不输啤酒花,这大概也是葎草简史的一部分。)
高潮到来时,可能性
为避免过于抽象,派一只大黑熊
在你的身体里踏下
像跳黑灯舞;
(什么高潮来了?陡然就来个高潮,还不知道出处。是不输啤酒花的葎草花让臧棣闻出了高潮?还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实战让臧棣打出了高潮?还是再往前那个凭空臆想出来的暗号带来了高潮?无厘头的修辞。“派一只大黑熊跳黑灯舞”就能避免过于抽象。其实不需要派黑熊,臧棣能够在无象中生象,哪里还怕什么抽象呢?你抽他造啊!你抽得肯定没有他造的快,瞎造么!又没什么参数指标要求!是不是?)
如果外形上没破绽
你打算给今天的变形记
打多少分呢?
(什么外形?葎草球果状花序吗?还变形了的?什么地方变形过?变成大黑熊吗?还要打分?给谁打分?给什么比赛项目打分?给实战打分还是给黑熊跳黑灯舞打分?)
瞧瞧它们的做派吧;
纤细的藤茎和可爱的叶柄上
布满了倒钩刺,绵密到
你有点怀疑你是不是
已对这个世界放松了原始的警惕。
(葎草绵密到人放松原始的警惕,倒钩刺不是更能让人提高警惕吗?怎么就放松警惕了呢?一首诗看完,不知所云,就算掉到葎草堆里,被倒钩刺划伤了人还有感觉叫疼叫辣,掉到这首诗里,只能让人象飞累的深色绿毯,瘫软在平原的尽头。好累呀!读一首诗花半条命的感觉!最后我要重申,我尊重诗人臧棣也向他对诗的热爱表达敬意,但是对于臧棣的诗,我只能尊重自己的看法,错没错不重要,毕竟观念是要碰撞的,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是一种交流,不过是貌似激烈火星子乱飞的交流,用词如有欠妥的地方,我会不定期修改。)
臧棣《带刺的纪念,或葎草简史》
入选磨铁《向平庸宣战》理由:
臧棣被以带有雄辩气势的修辞语言,进入北方大地上一种常见的带刺野草,瞬间构成了某种张力。平原的尽头,雨后的大地,布谷鸟高唱,金蝉脱壳于掌状的叶片..臧棣的修辞语言,就像一片绿毯,铺排而来,如波浪般汹涌,而葎草在其间攀缘生长。但读到结尾,纤细的藤茎、可爱的叶柄和布满的倒钩刺,又似乎构成了某种不确定的暧昧隐喻。这虽然更像是随着语言的推进而自动生发的效果,但确实也令整首诗的修辞皆成为陷阱上的白雪,或草蛇灰线。
伊沙《石榴之诗》
水果的意义
在于
吃
(本期关键字“植物”,臧棣写葎草,我只能在伊沙《中国诗歌扳道夫》里一个个找,“石榴”正合我味正好攻擂,而且我细品之后发现巧了,这首诗正好可以作为评价臧棣守擂作品《带刺的纪念,或葎草简史》。水果的意义在于吃,写诗的意义在于读者吃,这里撇开水果自我繁衍的意义和写诗自我喂养愉悦自我的意义。)
石榴
并不好吃
太多的核
需要
不住地吐
麻烦
(石榴并不好吃,因为太多的核,需要不住地吐,麻烦。这非常像臧棣的诗,并不好吃,因为太多修饰的核,需要不断地吐掉,麻烦。)
吃不到什么
仿佛
一块肉里
净是骨头
(臧棣的诗也吃不到什么,读完臧棣的诗在技艺上无可借鉴,如此凌乱不着边际的想象毫无价值,读完也没有什么诗意象石榴的汁液被吮吸到嘴里。臧棣的诗,仿佛一块肉里,净是骨头。)
这就是被艺术大师
称道的石榴
所谓“细密的结构”
(这就是被艺术大师称道的所谓“细密的结构”,就像臧棣的诗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被诗歌专家们称道的所谓“细密的结构”和“带有雄辩气势的修辞语言”。一开始选到这首诗还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觉得分数不高,没想到如此巧合地可以作为类比臧棣诗歌特点一用,而且契合度高分毫不差的精度,所以这首诗因完美解构了臧棣诗歌而9分。)
(1993)
南人《植物》
频繁出差
屋里的植物没人浇水
两三个月过去了
它还活着
长势喜人
没有一点枯萎的意思
这让一些诅咒我的人非常奇怪
他们知道凋谢有凋谢的理由
只有我知道活着有活着的秘密
2016-01-02
无巧不成书,是真的不假,而且很多巧真的不是臆想出来的,真的是一种天命难违的感觉。譬如前面搜到伊沙的《石榴》,十分巧合地可以作为评价臧棣诗歌,而搜到南人这首《植物》,既贴切了这期“植物”的关键词,又和伊沙《石榴》一样,可以被臧棣所用。《植物》肯定不是写植物,否则这就不是诗了,物象加意象糅合出来的图是要出诗意的,没有意象的物象很难出诗意,没有物象的意象就没有出处,即使有诗意也很悬。南人这首《植物》并没有具体的植物,没有具体的物象也没有出现意象,但却用一个总称植物将二者直接结合了,也就是说这首诗貌似没有物象和意象,但实则在“植物”一词中。如果南人用了一个具体植物的名称,譬如月季呀发财树呀什么的,而全诗没有意象就很可能没有诗意或诗意不鲜活不茂盛干枯凋谢。从哪里能看出“植物”一词是物象意象混合体呢?就是“这让一些诅咒我的人非常奇怪”里的“诅咒我”而不是嘲笑我养花手艺,所以这株“植物”就是“诗”。他们知道我的诗凋谢有凋谢的理由,只有我知道我的诗真正的价值在哪!每个人都会遇到质疑贬损,这很正常,所以我前面说的巧合也在此,因为这首诗也可以被臧棣拿来用,我们以为臧棣的诗写会凋谢,但是不仅他自己知道他诗歌的价值,而且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也知道臧棣诗歌的价值。那么,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年代,臧棣的诗歌真到了中国诗歌顶端了吗?在这个不信专家的年代,必须要有一个擂台让“诗歌擂台见”,不比不知道!
南人的这首诗告诉我们,高级的语言并不先决于修辞手法,不要像臧棣那样成为修辞的奴隶,面向读者首先要学会说明白一句话,即使隐晦也要有透气孔,要有一束光一口气与读者建立沟通。
翻了一下自己写的植物,考虑到没有自评,所以多加两首短诗让作品现身说法做自我评价。
金拥军《牡丹》
牡丹枯疑死
谷雨见新芽
风催层云展
气携诗意绿
20160419
金拥军《月季》
背影如斯人
回眸见花容
含苞还带羞
重瓣便多情
20190423
金拥军《灯笼柿子》
将一首诗一个人一座屋
放入五蕴皆空的理论中
三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探寻一首诗出处的时候
一个人一座屋都是上游
诗是错综藤蔓间的果实
吴云驾老家在徽州岩寺
童年的味道更接近苦瓜
我有幸走进他诗的出处
这小巧精致的徽派小屋
如一首构造工整的小诗
云驾哥灵气云虹妹秀气
砖木条石构成诗的文脊
门楼花窗飞檐就是文风
门前的小石井就是文眼
诗人屋都出自木工巧匠
善画钟馗的吴父是源头
客厅美作满是诗的魂魄
吴永标造小屋书画木器
三男一女也是他的原创
儿女的名字也叫得悦耳
后院的南瓜没人采摘了
被松鼠掏空改造成窝了
亲手雕制的龙椅也凉着
父母仙逝唯留作品于世
放入五蕴皆空的理论中
阴阳并无阻隔意达心通
透过舅舅家的花窗管窥
小屋成原创人遗世之作
返程只能带回一筐柿子
2021年10月20日
综上,本次擂台赛亮分如下:伊沙9分、南人8分、臧棣4分(本人陪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