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禹锡《阿娇怨》引诗:《缘木求真》
《刘禹锡·阿娇怨》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望见葳蕤举翠华,
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
言幸平阳公主家。
读刘禹锡《阿娇怨》引诗:《缘木求真》
诗意平平有人夸,
只因诗人是名家。
经书砌墙筑金屋,
不求葳蕤举翠华。
2023-1-8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阿娇为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之女。汉武帝儿时便喜爱阿娇,曾有“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之语;即位后汉武帝封阿娇为皇后,使她得宠一时。但由于长期无子,后来失宠,居长门宫,即诗中的“金屋”。
前两句言阿娇观察到武帝仪仗队的活动踪迹,便令侍女打开金屋,清扫庭院中的落花,以恭候皇帝的光临。葳蕤(wei rui),本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翠华是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作装饰的旗。“葳蕤举翠华”犹言皇帝仪仗队彩旗飞舞,气派宏大。第一句中的“望”字是“诗眼”,它的含意异常丰富。首先,“望”指的是“向远处看”,故隐含着一种距离感,它暗示着阿娇目前失宠的地位:由于不在武帝身边,她只能通过从远处观察仪仗队的行踪来猜测他的活动;其次,“望”这一动词还用来指“持续不断地看”,它与失宠后的阿娇渴望重新得到皇帝宠幸的焦虑心情正相吻合。这种对主上的期待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和支柱。难怪在看见皇帝仪仗队有行动的迹象时,她即令侍女打开终日关闭的“金屋”了。她当时惊喜的神情跃然纸上。但是这种惊喜中也羼杂着几分疑惑与踌躇,这种心情全由“试”这个字暗示出来:类似情形已多次出现,她已不止一次失望了,但还是情不自禁地期望着。清代批评家徐增指出:“试”字“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而庵说唐诗》卷十一)“扫庭花”则描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庭院由于多日未加清扫,布满了残败的落花,一派落破的景象,与阿娇那被遗弃的境遇刚好互为表里。
如果说前两句中出现了一个“高潮”,后两句则是这种高潮的骤然跌落。第三句“须臾宫女传来信”是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关节处,同时也是高潮的顶点:宫女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皇帝是否到阿娇处来? 一连串的疑问充分衬托出阿娇那期待、恐惧的紧张、复杂心理。最末一句诗人是用极其平淡的语言写出的:皇上到阳平公主家去了。但这平常的七个字却将阿娇从期望的峰顶一下子抛进了失望的深渊。诗人并没有正面写阿娇听到此消息时的失望心情与神态,而是将这些留给读者的想象。中国古典诗歌多以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理想境界,此处便是个很好的例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1-2] (一说是匈奴后裔) [3]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4]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