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擂台见3》八:陶渊明、笨笨SK、北岛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富不过三代,在陶渊明这里应了官不过三代,他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建国功勋,他父亲这代就家道中落了,陶渊明就是没落的官四代。他的屡次辞官尤其是最后一次辞去彭泽县令官职,仅仅是因为不愿意在督邮面前为五斗米折腰低三下四,如果陶渊明没有这样的家族背景而是从最底层起来的官一代,他的心理肯定不至于此。他在桓玄和刘裕幕下辞职,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要革东晋的国命,这是陶渊明无法接受的,因为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的开国功勋,如果陶渊明投身推翻东晋的运动中去,他也过不了大逆不道这个坎。在这个点上看,陶渊明还是明智的也是有立场的,如果他也像北岛那样听任别人蛊惑摆布,肯定也会和桓玄一样被斩杀。北岛外祖父参加过XH革命,他父亲是某副部长,所以北岛也是有陶渊明的做官梦的,因此它一方面有被蛊惑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有自愿的主观内因,毕竟桓玄一旦成功上位,陶渊明若追随他起事必定能分一杯羹的。所以过度拔高北岛诗歌本身无益于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北岛诗歌不多的优点也要回归到诗歌自身去研讨,不能受诗外因素干扰才合理。
我认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高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点在于,《钱塘湖春行》是纯粹的写景,而《饮酒·其五》是借景借事写人心写自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像白居易那样写“庐”如何美,车马如何“喧”,而是通过一个转折关系带着读者从眼前的“人境”拐进了陶渊明的心境,这个“折”就比白居易的“直”有味道,高级之处和妙处才有出场的惊艳感。《钱塘湖春行》相对《饮酒·其五》只有“艳”而无令读者“惊”处。“心远地自偏。”也是智性中的较高层次的悟性的体现,陶渊明在乱世主动辞官是明智的,否则他早就和桓玄一道被杀了,“地偏”是因为“心远”,这个语言表达效果就能看出陶渊明的自悟,动物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年轻人甚至成年人老人都未必能悟到,只有身与心都经历过风雨的人才会悟到这个点上来。所以陶渊明诗歌的高级之处就在于他的写景叙事不是平面化的,他要在这人境的基础上建设思想意识的上层建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陶渊明是彻底放下了当官的欲望,所以他“悠然”,李白虽然浪漫但至死也没忘做官梦,所以二者诗境的气场是不同的。话说回来,如果陶渊明没有官四代的身份没有为官的经历,他的诗可能也好不到这个境界,而且写得再妙可能也无法得到传播,跟别提入史了。陶渊明文采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将对仗句中的对应事物隐藏起来,这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也不同,这里的“采菊”其实隐藏了俯身弯腰这个动作,而与之对应的“悠然”也隐藏了直起身这个动作,因为俯身弯腰所以可以采菊,因为直起身子后才“悠然”,也才能抬头见南山,于是“东篱”对“南山”的出现,就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种刻意,如果陶渊明用了“俯身”和“抬头”之类的显词就会降格为白居易的水平。而陶渊明诗技给人接近大道的感觉,还是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忘我、忘做官,只有在忘记这具肉身和以这个肉身为中心的事物的时候,那个先于肉身就存在的部分就显现了,那个部分是属于道的。而陶渊明自悟进入这个升维状态,他是靠“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来导引的,这里的“夕日”和“飞鸟”就充当了这个角色,它们将陶渊明带进了“真”的意境,“欲辨已忘言”的“忘”反而让陶渊明的感觉真实地传导给了读者,如果他试图用文字理清理顺这个“真”反而会失真,因为大道是人类语言无法表述的,“辩”就是“愚”。道能够驱动人的念头,但是人的念头和语言都无法反溯回道影响道。白居易、杜甫、王维、刘禹锡甚至李白,相对于陶渊明的创作都属于外视,他们的作品都是在用文字画所见所闻所思,但都没有陶渊明的反观内视感。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有内视的意识和行动,但他又适时地止步了,“欲辨已忘言”说明他在思维上也放弃了追索,这也对应了他在官场上也“欲辩”过“欲官”过,但他也适时地止步了,这两种“止步”的同步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与世无争的性格,他更在意天性的释放,就算爱酒已经与日常生活产生冲突,他也不去刻意地纠正,他要维护“嗜酒”的这份“真”,在喝酒上他也“欲辨已忘言”。从陶渊明的诗和生活推断他的创作冲动,是顺应灵机一动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着力点更偏重自己的人眼一动人心一动,所以陶渊明的诗更接近诗的本来面目,所以他的诗能让人感到鬼斧神工的扰动,我想这是陶渊明的诗能被后世诗人景仰的重要原因。
思来想去,觉得入选《中国顶尖好诗》的笨笨SK合适与陶渊明PK,直觉二者性格上比较像,都是喜欢安静没有争强斗狠的心,而且都是有智慧的人,笨笨SK的智慧不单是诗写得好而且个人有很多获得专利的发明,还是一位资深的医务工作者,这可是陶渊明无法比的,陶渊明的智慧集中在他的诗歌创作上,田园生活需要的农技估计很勉强,所以才会“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歌之外陶渊明能拿得出手但登不了大堂的可能还有品酒的能力了,不过这与笨笨SK的医术和发明专利比起来,也是毫无优势的。陶渊明的诗有李白杜甫没有的恬静淡然的智性,读笨笨SK的诗也能发现她的视角和语言有别于著名诗人的新意,这会让人联系到她的发明,既然能获得专利肯定她是首创,她的诗语言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就是首创性。陶渊明的诗也有这个味道。我们先看笨笨SK的《墓碑》:
《墓碑》
清明节
去墓地祭奠父亲
见到一个家族墓群
我数了数,共36块墓碑
除了去世的爷爷奶奶
其他人的,都用红纸遮了起来
他们,有的活着
有的,还没有出生
有些发明就是发现,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就能在大家眼皮子低下的事物里挖到宝藏,就像每个会写字的人都用过铅笔和橡皮,但只有一个人发明了铅笔橡皮二合一的文具。这首《墓碑》也是这样,活人的墓穴每个人都见过,没有出生的人也有墓碑,虽然不常见,但是起码这个家族是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奇怪的,但笨笨SK见着了并写出来,在诗人这个族群里,她是第一人。所以说笨笨SK 有一双慧眼,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也许你会说按照我的灵机一动的标准,这个发现也不是灵机一动,那么这个分行怎么就是诗了呢?而且还是顶尖好诗?其实这个发现就是灵机一动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大家都看到这36块墓碑时,大家都是无意的,只有笨笨SK这个有心人除外,她在常见中见不常,这个识别力是有灵性的,那么她的一动念自然就是灵机一动了。笨笨SK入选《中国顶尖好诗》的作品全部都有这个特点,所以与其说笨笨SK写出了诗意,不如说她发现了诗意更准确。如这首来自她工作环境的诗《医院员工体检》也是这样,诗意就在生活中,你有一双慧眼就可以稍加整理入诗:
《医院员工体检》
护士体检
大都是乳腺增生
医生体检
大都是腰椎间盘突出
博士、博士后体检
大都是高血压,高血脂
保洁员体检
大都是贫血
2020.07.31
2024年最后一天我转发“伊沙著作出版书目与获奖荣誉”一贴时附言“有体系才能成大师”,别人看这个帖子是看伊沙的书目和获奖,我看的是伊沙诗歌的体系,伊沙如果仅仅是写得好没有这个体系支撑,他也算不上大师级别的诗人,再看谢冕、郑敏、徐敬亚、吉狄马加、北岛等等著名诗人,就算他们的诗写得好,他们也会因为缺少体系支撑而不可能成为大师,更别说他们的诗与名气根本不匹配了。谈到笨笨SK我为什么要提及大师这个话题呢?因为我认为笨笨SK的诗歌水平达到了大师的级别,但是他没有伊沙那样的体系来支撑,当然这个体系并不一定要雷同,我觉得如果笨笨SK能够用更丰富的作品多角度地展现她的诗歌技艺,那也是一个有效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比口语诗运动和下半身运动的体系性更有价值,就像伊沙的体系我认为就比口语诗运动和下半身运动价值要高。不谦虚地说,我现在这个写诗评诗的模式如果量上来覆盖面上来,也是一个蝎子拉屎毒一份的独特体系,比谢冕、陈仲义、徐敬亚等人无意中触及的体系的价值高,我敢保证他们没有这个体系观,所以我说他们是无意中触及到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体系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突然想将笨笨SK和陶渊明进行一个批量的对比,因为陶渊明这首诗之外的很多作品其实水平也很一般,灵机一动的地方也很少出现,艺术价值总体上没有笨笨SK及《中国顶尖好诗》不少入选诗人的好,后世人抬举陶渊明可能在于他的作品记录了一定量的史实,所以有“考古”价值,但这不能与诗本身的价值混淆,所以以此类推中国历代的著名诗人,名不符实的概率确实不小。对于诗的理解上,我觉得古代名诗人包括近代的名诗人都远不及当代诗人,也许好诗在民间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那些因为名人效应广告效应得到传播的诗歌作品,着实让真正的好诗只能在民间自生自灭,到不了读者的阅读范围了。这里不免让人联想到邻县绩溪一堆博士头衔还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的胡适,他的诗其实只是规范正楷的作文分行,他的作品得到扬名,其实就会让读者混淆文与诗的界限,也让真正的好诗被边缘化,这个现象大概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绝大多数读者都习惯被文化主流牵着鼻子走,诗歌的是非观也是随大流,而主流都是抹杀个性的,主流的趣味还在王权和史料上。好在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让自己的诗得到高效传播,这对诗歌主流是一种冲击,对诗歌话语权也是一次革命,我觉得选当代最优秀的诗歌作品与中国文化主流推荐的历代著名诗人进行一场全面的擂台赛,就会颠覆中国诗学传统,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我们这代人走了之后的诗歌新人眼里,就只能看到谢冕、郑敏、吉狄马加、徐敬亚、陈仲义、北岛这样的著名诗人和诗评家,而这些人的诗歌作品根本不能代表这代诗人最高的水平,甚至中级水平都达不到,但是因为中国文化主流在以国力再推,那么真正的好诗人和好诗,就会被这些人的名气淹没。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自媒体人人都能展示自我的时代,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古今诗歌大PK,以诗歌自身的标准给有名的平庸诗人和无名的顶尖好诗一个明确的刻度。我现在觉得自己努力写出好诗的意义,远远不及搭建这个诗歌擂台赛举办诗歌实战赛,因为没有这个擂台比拼真正的实力,你我就算写出了顶尖好诗,也照样不会有李白杜甫胡适徐志摩那样的入史机会,所以有了诗歌一对一的实战,好诗的标准就会不受诗外因素的干扰,逐步清晰醒目确立被世人认可,然后那些愚弄大众的主力专家们的骗术就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好诗鉴别力了。
北岛的《回答》篇幅有点长加上很容易搜到,就省略了。之所以选陶渊明和北岛,主要就是他们的背景有点类似,而当他们在面对大事时的抉择上又大不同。不如来个穿越剧加串戏的方式把这两位混合下,看看有没有戏剧性和看点:“三十四岁那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请下出任幕府。桓玄谋反之际,陶渊明便趁机因母丧而辞职,并写下了《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篇揭露痛斥桓玄的诗篇,让不仕二朝的陶渊明名声大噪。桓玄不久篡晋,刘裕大破桓玄,并提拔陶渊明为镇军将军参军。后来陶渊明一度担任建威参军,在刘裕做大做强之后,就希望借用《回答》将卑鄙者改为东晋司马王权进行舆论攻击,陶渊明似乎嗅到了点什么,于是辞职,终身不仕。后刘裕公然杀害已经禅位给他的前朝皇帝司马德文。当北岛发现自己的《回答》先行穿越到东晋后,于是也坐上时光机追了过去,以灵体的形式入侵了陶渊明的肉身,并将时间拨回到刘裕希望借原本是痛斥桓玄的《回答》用来攻击东晋司马王权统治的决策之际,入侵并控制陶渊明肉身的北岛答应了刘裕的要求,于是当刘裕公然杀害已经禅位给他的前朝皇帝司马德文之后,因为《回答》导向舆论有功,被北岛借壳的陶渊明也被重用,最终圆了北岛的做官梦。”
撇开上面这段突发奇想改编的剧情,我们还是回到北岛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笨笨SK的诗上来。北岛这首抒情诗好像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甚至迫害一般,其实他身为某副部长的儿子,生活上比一般人家优渥多了,不过是有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体验生发出的落差感,使得他将别人的大痛苦和自己的小痛苦混搅到一起安放进了自己的意识表层,于是就像岩浆找到了火山口瞬间喷发了。而那些真正有过大痛的人们觉得北岛在为自己代言,于是《回答》迅速被抬高高。北岛27岁写出了《回答》是符合这个躁动的年龄特征的,这首诗矛头指向3+1帮的意味也是明显的,整首诗呈现的水平在那个年代确实不一般,但是如果按照中国顶尖好诗的标准看,青春躁动完全掩盖了灵机一动。老实说虽然批判过这首诗但我还是认可它是一首好诗的,不过北岛同意这首诗被借他用的聚鑫有点叵测,而他之后的种种行为也让这首诗的核心能量大打折扣,如果说北岛用行动玷污了这是诗或许也不为过。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北岛没有陶渊明的决断之心,陶渊明为了不仕二朝可以忍受穷困潦倒,而北岛口口声声高贵却为五斗米折腰,为了一点稿费,就向明知是将祖国视为敌对国的特务机构的媒体投怀送抱。历史不能改写,如果被北岛附体的陶渊明真的答应辅佐刘裕,并因此积累了政治资本,刘裕称帝后,陶渊明在政治上也会飞黄腾达,但问题是这样的陶渊明会名垂千古吗?也许有人会说不一定,因为曹操这个奸雄后世也有很多铁粉。你看当主流没有是非观之后,天下就打乱了。所以我不喜欢那些不加拣选就推送诗人及作品的网站,我的网站就是要一手推好诗,一手锤坏诗,这才是立场鲜明,好坏不分地展示等于捣糨糊。
待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