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谢有顺《反抗”纸上的文学” 恢复对文学本身的追问》

侍仙金童2年前 (2023-10-20)大家论战150

tmjs.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反抗”纸上的文学” 恢复对文学本身的追问

谢有顺

 

  文学作为虚构的艺术,本就是“纸上的”,但在纸的背后,它应该连接一个更为广阔、深层的社会、精神和心灵空间。

  恢复对文学本身的追问

  我注意到现在文坛有一种说法,认为文学需要重新跟社会对接,需要回到现在的生活现场,这有一定的道理。确实,文学有段时间是过于玄学化、过于抽象化了,好像文学在面对现实和当下的问题上是无效的。

这不正常。钱穆先生说过,晚清文化衰落是因为文化成了“纸上的文化”,套用这个说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当代文学一度也衰落成了“纸上的文学”?当然,文学作为虚构的艺术,本就是“纸上的”,但我以为,在纸的背后,它应该连接一个更为广阔、深层的社会、精神和心灵空间。可是,我注意到,在现有的文学实践中,很容易出现两个文学极端:一是“极端抽象”的写作,这个我们并不陌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革命时期,就曾用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在语言、形式、叙事方面进行探索,这为文学拓展了空间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非常玄学、抽象的作品,一般的读者无法卒读;另一种是 “极端写实”的写作,非常写实,非常具体、琐碎、世俗,贴着地面,完全是形而下的,这成了一种文学潮流,包括那些过日子型的小说,还有一些缺乏艺术提炼的口语诗歌等。这两种写作,现在看来都有局限性,都走了极端。当革命大潮退去,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平衡、更健全、也更开阔的写作。

  当前的文学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正在酝酿着一些新的变化、新的可能性。也许,最为重要的是,重新恢复对文学本身的追问,当然也包括对自我的追问,对存在的追问,对世界真相的追问。但现实中很多作家仅仅是在写作,是在讲一个故事或描述一种状态而已,很少有人自觉地使自己的写作联于自我追问、自我追溯,连自我都不追问了,更不用说追问中国文学的精神本根了。作家多一点自我追问、多关心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甚至虚无缥缈的形而上的问题,并没有坏处。没有追问和沉思的写作往往是苍白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作家被文学创新、文学革命的潮流所驱动,写作很容易偏于艺术革新、艺术实验,而今天,消费主义兴起,写作又很容易偏于另一端,试图以内容取胜。可是,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是否有可能产生一种更有整体感的文学?作家是不是应该有更健全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维度,来保证他的写作接通的是一个更伟大的文学血脉?形式革命,语言探索,叙事建构,存在关怀,等等,这些过去许多人为之付出劳苦的领域,今天成了当代文学的小小的遗产,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这些细微方面的变化了。就我个人来说,我期待出现这样的作家:艺术上有创新,语言上有追求,精神上有更健全的维度,从而能在整体上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文学。比如,在文学与社会的互动之外,还需要加入一些命题,这也是伟大作品该有的最基本的命题,比如存在的意义、生与死、人性、宗教意识等等。这不是无足轻重的。这种东西应该纳入当代写作的精神维度中去。如果一个作家具有这种艺术方面的自觉,又有精神方面的广阔视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对文学世界作出整体观照的作家。只是在某些细微方面有创新的作品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只有能进行整体性自我塑造的作家,才有可能写出大作品来。

  别把文学复杂化

  我常想,文学或许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二十世纪是把文学复杂化的世纪。过度复杂化之后,我很想知道,文学,以及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能够重新回到一个更单纯、更基本的层面来思考?过去我们一直在追求文学的变化,可在变化的下面,是否还有一些不变的核心——跟我们的内心、人性、最原始的精神经验相对应的问题?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文学现在是否应该“慢”下来?很多人崇尚“快”——快速写作,快速出版,快速成名……但我认为,“慢”才是文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观。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一“慢”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文学所关注的问题,世界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事物,等等,始终都未曾发生多大的变化。由此我就想,现在的作家应该重新找回一种对世界极为单纯、简明、基本的认识能力,以直达世界的本质和核心。比如,传统文学中的一些东西很简单,但其核心却是一些不变的、永远的、基本的问题,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说出了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还有唐诗宋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简单的句子,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却能产生一种美、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世界的本质,个人丰富的内心,连接于那些恒常的、能跟我们的内心相呼应的语词中,这是多么成功的话语方式。

由此可见,我们也曾拥有过这么一笔伟大的遗产,它能把世界的本质、核心,用简明、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重新让我们感受到话语的力量。原来单纯也可以表达出这么丰富的东西;原来最本质的往往是最简明的。比如《圣经》,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文本,它的话语方式非常单纯,但又极为深邃——它的深邃不是通过理性推演的方式达到的,而是通过对世界状态的单纯呈现来达到的。《马太福音》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多么伟大而朴实的真理。比起蕴含在这些文字里的简明的智慧,我们说的许多话,听起来多像是毫无意义的聒噪啊!看来,简明、单纯地抵达世界那不变的、永恒的、本质性的核心还是可能的,关键是看作家是否有这个能力将之这样呈现出来。这应该给我们一些启发:当文学被过度复杂化之后,在话语方式和精神方式上,我们是否还有可能重新获得对世界基本性问题的单纯、清明、透切又直达核心的认识能力?这不是幻想,因为我们至少曾经有过这么一些伟大的说话方式。

 

2006-03-02

转自网络:https://philosopher100.wordpress.com/2007/09/18/%e5%8f%8d%e6%8a%97%e7%ba%b8%e4%b8%8a%e7%9a%84%e6%96%87%e5%ad%a6-%e6%81%a2%e5%a4%8d%e5%af%b9%e6%96%87%e5%ad%a6%e6%9c%ac%e8%ba%ab%e7%9a%84%e8%bf%bd%e9%97%ae/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223.html

分享给朋友:

“谢有顺《反抗”纸上的文学” 恢复对文学本身的追问》” 的相关文章

《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

《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答〈南方都市报〉四问》 ◎伊沙1、你如何看待当下社会背景下举办这次大展,在文学都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有没必要做这个大展?你希望能够看到什么样的大展?有什么建议?当然有必要,正因为边缘化,所以才更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搞。甚至可以定期地搞,搞成一个固定的“双年展”。我希望看到一次和历史上的“8...

《为自己创造传统 —话说伊沙 》——于坚

《为自己创造传统 —话说伊沙 》——于坚

点击下载电子版在这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诗歌体制中,要否定伊沙这样的诗人很容易,并且可以由此获得“诗歌正确”和道德的优越感,甚至可以拉近你和海子这样的诗人的距离。但是,要肯定他却需要勇气和创造力,伊沙的诗不仅是对体制化诗歌美学的挑战(我指的不是文革时代已经死亡的诗歌体制,而是最近正在中国大学与全球化弹冠...

《在第二届太行诗人节上的发言》伊沙

《在第二届太行诗人节上的发言》伊沙

点击下载第二届太行诗人节暨中国现代诗歌峰会录音整理(一)山西诗人 黄河浪子:各位诗人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我们十分幸运地迎来了中国最优秀、最杰出的诗人们。尤其是伊沙 、徐江、 侯马 、沈浩波等著名诗人,他们为保卫中国现代诗歌的本真,一直进行着不懈...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陈超、伊沙重磅对话(《红岩》特稿,纸媒勿用)

点击下载《蓝灯》之光——2010:冬天的对话陈超  伊沙陈超:《红岩》的编辑邀我们就《蓝灯》来一场“对话”,我很愉快。我以为,《蓝灯》不仅是你个人,也是近年汉语诗界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在意蕴和技艺上的表现均令我满意。毕竟折腾诗歌30多年了,虽然对不同类型的诗我趣味广泛,但前提是它必...

《有话要说》(2014年之二)伊沙

《有话要说》(2014年之二)伊沙

点击下载《有话要说》(2014年之二)    《新诗典》系列诗会永远的承诺:让诗人获得幸福感!英国最权威的诗歌出版社——布拉达克西书社2008年出版的我英文版诗集《饿死诗人》,一年结算一次版税,迄今我已经领到了600多欧罗。译者得到另一半。考完最后一次模拟高考的吴雨伦同...

沈浩波评伊沙《唐》:吐气为诗舞长卷

沈浩波评伊沙《唐》:吐气为诗舞长卷

点击下载吐气为诗舞长卷沈浩波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师承,或秘密,或公开。在我自己的诗歌传统中,曾经有过一长串中国诗人的名字,我承认,我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驾驶着诗歌的快车,试图超越每一个具体师承的路标。几年以来,在内心佩服的名单上,一个个曾经闪亮的名字被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